-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极穴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电极穴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张远芬 李瑾 王琴 金燕(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对电极穴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6月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对照组总有效率68.9%,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的转归有积极作用,病程越短,疗效越好,面神经麻痹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穴位;血管扩张剂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44-01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的表情肌弛缓性瘫痪[1]。面瘫如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利则可能遗留永久性面瘫或后遗神经痛。我科于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31例,均采取药物治疗辅助电极穴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排除因外伤、肿瘤压迫、代谢阻碍等因素而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5~67岁,平均49.5岁;病程1~30d,平均一周;右侧面瘫29例,左侧面瘫31例。面神经麻痹表现为面部肌肉的随意运动障碍,不能表情。面肌痉挛为病侧面肌发生身不自主的抽动。上部面肌随意运动障碍时,额纹消失,不能蹙额、抬眉、眼不能闭拢,用力闭眼时眼球转向上外方,日久之后出现下睑外翻、流泪、结膜及角膜干燥,发生结膜炎及角膜炎。面下部麻痹时,鼻唇沟平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并向对侧歪斜,笑或露齿时更为明显。吹口哨或鼓气不能,说话欠清晰,饮水易沿口角外流。按改良may-hosomi法[2]检测为轻度面瘫37例,重度面瘫23例。60例均尊照患者同意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给予血管扩张剂、抗病毒药物、类固醇激素及B族维生素等。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电极穴位治疗。采用上海G6805型电针仪,频率为1Hz,疏密波的电流强度为10-30mA,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电极片分别刺激阳白、地仓、人中、百会及风池等穴位。两组患者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标准: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国内目前尚无评定标准。但以House和Brackmann(1985)建议的标准得到了国际上多数人的认同。该标准中Ⅰ级为痊愈,Ⅱ级为显效,Ⅲ级为有效,Ⅳ、Ⅴ、Ⅵ级为无效。[3]
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用百分率表示,x2检验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后,发现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治疗两疗程后,以疗效标准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颅内、颞骨内及颈、面部的各种疾,若引起面神经出血、贫血、水肿、受压、牵张、断裂等,均可出现面神经麻痹。病变部位在面神经运动核及以下部位的面神经麻痹即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排除肿瘤、外伤因素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学者们目前大多认为与血管痉挛导致的缺血性神经病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反应及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4]。临床研究发现,较多病例发病前均受过风寒刺激,可能系局部营养面神经血管受风寒而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缺氧而发病,另外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总之,无论是那种因素均可使面神经组织水肿,进而导致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出现功能障碍。传统治疗多采用扩血管药物以改善面部供血,解除血管痉挛,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量等。因多数病例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尚采用类固醇激素及抗病毒药物等。如因肿瘤、外伤等因素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醉,尚需配合手术治疗。
电极穴位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疗效,考虑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调节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电极穴位治疗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通过神经和免疫系统调整大脑皮质中枢兴奋及抑制过程,使脑内神经突触间各种神经递质趋于动态平衡[5];相关动物试验也证实,电刺激可增加下丘脑5-HT含量[6];②改善脑循环和代谢功能,如有研究发现对脑部电刺激可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流灌注等[7]。此外,电极干预还可刺激患者的痛觉、触觉、温度觉等多种感受器,具有一定的生物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