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性肝炎辨证施治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病毒性肝炎辨证施治体会
杨庆仁(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 150100)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3-0226-02
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急性期病毒性肝炎包括芡疽型和无芡疽型两种。芡疽型与中医的三阳黄相似。而无芡疽型肝炎从其发病和临床过程来看。尚中医的某个单独病证所概括。而是属于“肝胆温热”、“郁症”、“肝胃不和”……等辨证范围。
对本病的治疗,按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观点,除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辨证分析外,同时也要参考肝功能化验和西医各项物理检查。以判定疗效和估计其予后。
慢性肝炎多由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久治不愈,迁延复发面致。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在西医的诊断上也难取得一致意见。例如: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问题。有时临床上均难以精确地加以辨别。更难以用中医的单独病证所概括。因此各述已见。看法及分类分型也不统一,治法也较多。特别是中医的分类分型。由于着眼点不同,名目繁多,不好掌握,也难以推广。在临床上,强调区分类型,定型定方。虽然便于观查治疗,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病情轻重阶段性的不同。就很难将复杂的临床病象,简单地归纳为几个固定的类型。虽有一定的原则性,但是这末能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特点。实践证明这种定型定方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抓住疾病各阶段的主要矛盾以确定施治方案即掌握其原则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体会如下,急性病毒性肝炎通过休息治疗,在一般情况下是能痊愈,而不留后遗症状,但是确有些病人发现的很早长期服用中西药治疗也很及时,没有并发症,但仍不能迅速治愈。就中医的治疗观点来看,1祛邪不利:本病虽以湿热为因但有热重于湿。温重于热,湿热并重之不同,且有病位偏于中上焦,中下焦,弥漫三焦之别。辩证施治不得当造成湿热末清余邪残留。2忽视扶正: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以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正机体状态为重点正确的处理法邪与扶正的辩证关系是予防慢性肝炎的发生,治疗急性肝炎的重要任务。
治疗:“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是调治肝脾的基本原则。
1 治脾方面
脾:无食欲。进食不知其味舌苔白或黄。药物:川朴花、藿香、佩兰、砂仁、叩仁等
脾湿:饮食不振,中满,口干不思饮,四肢倦怠,便溏。
药物:云苓、木瓜、佛手、半下、桔皮、砂仁等。
脾热:多食善饥或不欲饮食,恶心厌食,口苦或口中无味,大便粘腻不畅或干燥舌苔黄厚。
药物:川连、枳实、白头翁、秦皮、石羔、黄芩、大黄
脾虚:面色胖白,不思饮食,消瘦,完谷不化,腹泻便溏,舌质淡体、有齿痕。
药物:党参、白术、山药、黄芪等。
脾寒:形寒怕冷,四肢发凉或见浮肿,口泛清水,胃腹隐痛喜暖,女子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
药物:白术、附子、干姜、乌药、沉香、川朴等。
脾胃失和:进食腹胀、能食不能化,腹胀满大便量多舌苔白。
药物:来菔子、榔片、四仙
肝胃(脾)失和:胸胁胀满,食后呃逆反酸,肋痛不舒舌苔白腻或黄厚。
药物:施复花、代赭石、瓦愣子、白芍、玉金、香附。
2 治肝方面
肝热: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胁肋灼痛,口干口苦,尿黄,便干,妇女月经前期色黄,舌边尖红,舌苔黄。
药物:胆草、黄芩、丹皮、赤药等。
肝胆湿热:恶心厌油、饮食不振、口苦咽干肋痛、烦燥易怒或伴有底热或出现黄疸舌苔黄腻。
药物:柴胡、金钱草、茵陈、黄连、丹参。
肝郁气滞:胸满肋痛,时痛时止、有时串痛心烦善怒、睡眠不安,妇女有经不调或经期腹痛,舌苔薄白,脉弦。
药物:旋复花、代赭石、佛手、青皮、陈皮、木瓜、香附、柴胡、玉金等。
肝郁血滞:面色晦暗、胁下痞硬、胁痛有定处、妇女月经后错、量少或有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药物:泽兰、红花、坤草、王不留、元胡、香附、耦节、设药等。
肝虚:面色萎黄,肝区隐痛,劳后加重,目眩目干,视物不清或见夜盲,身疲肢麻,失眠,妇女月经涩少或闭经,唇舌色淡、脉沉细。
药物:白芍、当归、丹参、生地、枸杞子、石斛、沙参。
肝风:血虚不足、肝失濡养,血虚生风眩晕、肢体麻木震颤或肢体枸急,另一种是湿热蕴毒、毒火炽盛以致肝热动风,神昏谵语、高热抽搐、烦躁不安。
药物:勾藤、珍珠母、菊花、石决明、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