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5·
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
张建世
【摘要】 以翁达岗村为代表的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打制大型佛像为主
的鲜明特色,在藏族地区最为有名。具体的工艺与一般的铜匠工艺相比,在原料、工具与制作工艺方面
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传承历史久远,长期以来形成了开放的社区传承模式。改革开放后,形
成了一种作坊手工业与包工队式的经营模式。主要的工艺传统得到保持,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
兴盛的局面。①
[关键词】 昌都地区;铜佛像;打制工艺;现状
【中图分类号】TS91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7(x)(2008)04—0105一10
藏族的金、银、铜制品十分丰富,独具特色,其制作工艺也很发达。以前有人对藏族的金属制作
工艺进行过初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对金属制作工艺的笼统描述,较为粗疏,且有一些地方不
太准确②。虽然金、银、铜器的制作工艺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但以佩饰为主的银器制作工艺和铜器制
作工艺有较大的差别。在铜器制作工艺中,又可分为以佛像为主的宗教用品制作工艺和以铜水缸、铜
锅、铜水瓢等日用品的制作工艺两大类。其制作工艺各有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西藏的铜佛像(包括相关的宗教用品)制作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铸造工艺,铸造的铜佛像以小型
佛像为主。另一类为打制工艺,打制的佛像,以大型佛像为主,生产地以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最为有名,
工匠的数量也最多。在昌都地区打制铜佛像最有名的又是昌都县柴维乡翁达岗村,其次是甲村、多雄村
和昌都县嘎玛乡(与柴维乡接壤,同在扎曲河流域。扎曲是澜沧江的上游)瓦寨村的那也组(自然村)。
除此而外,在柴维乡、嘎玛乡的一些村寨也有工匠在打制铜佛像,只是不像上述的村寨那样以打制铜佛
像为主。对于昌都藏族的铜佛像打制工艺,以前尚未有人进行过调查研究。根据课题的设计,2006年7、
8月间,笔者赴昌都选择昌都镇(昌都地区首府、同时也是昌都县县政府所在地)和翁达岗村进行田野调
查,本文即以这次调查的资料写成。这次调查与从工艺美术的角度进行的调查不同,主要从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的层面,对昌都地区以翁达岗村为主的铜佛像打制工艺进行研究,不仅要记述其具体的打制工
艺,还要研究其相关工艺的变迁和现状,从而有利于这种工艺的保护。
①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金属工艺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项目编号05BMZ032)的阶段性成果。
②扎雅著、谢继胜译:西藏宗教艺术第十九、二十章【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扎呷:西藏传统民族手工艺研究第
五章【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s.。
·106· 中国藏学2008年第4期(总第8451)
一、翁达岗村铜佛像打制工艺的变迁
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以翁达岗村为代表,因此我们选择翁达岗村进行深入调查,由此可以较为
深入地了解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变迁的基本情况。
(一)翁达岗村的现状昌都县柴维乡位于县境北部,扎曲河东岸,平均海拔3400米,下辖金通、翁达
岗、古强、柴维、格瓦、嘎日、甲村、多雄、都兰多、察达10个行政村。翁达岗村距县城昌都镇(也是地区首
府)约90公里,其中有30公里为2004年铺设的柏油路,60公里为土路。村里目前没有电(个别人家自备的
小汽油发电机和太阳能电除外)和有线电话。手机也没有信号,只有近年安装的5部卫星电话,但费用高,
通话效果不佳。总体看,翁达岗村还是一个偏僻的村庄。全村下分为5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即翁达岗
组、空良组、嘎果组、俄可组、莫拉组,组与组之间相距2、3公里至3、4公里不等,十分分散。在翁达岗组只
能望见空良组,其余各组都被山坡挡住,无法看见。翁达岗组(自然村)坐落在扎曲河畔的一座小山岗
上,两边是青稞地,远处为高大的山峰,在阳光下的藏式房屋十分漂亮。
翁达岗村委会由5人组成,翁达岗组选1人任村长,其他每个组(自然村)选1人任副村长。以前村长
备秋后搬走。退耕还林前全村有1053亩土地,退耕还林385亩,现在还有668亩。其中大约75%种青稞,
12%种圆根,10%种草,3%种春小麦。
在昌都镇调查时,很多人都说翁达岗村家家户户都在打制佛像,实际上是有条件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