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劝课农桑”的历史影响及其传承意义(1)研究.pdfVIP

周人“劝课农桑”的历史影响及其传承意义(1)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人“劝课农桑的历史影Ⅱ向及其传承意义 李三谋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 现了原始的种植业,至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我国由周朝开始,有了正规 的而且逐渐系统、完备的“劝课农桑”之礼俗,从此,开启了数千年来的 政府管农业——教稼促耕之悠久的农耕文化史。官府督农劝耕行为,是周 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流传和影响于后来历代社会的我国农耕文明的 一项光辉典章。它对我国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起到过不断推进的积极的 历史作用,其文化影响和实践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 一、籍田亲耕、丰日口口刀R啊广r 自上古以来,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曾重视农业,并将之当作人类生存 之本业,且大多以行政手段干预过民间的种植业生产,号称农本主义。从 周朝开始中央政府还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督农制度,开始了“劝课农桑”的 初始阶段。我国历史上的“劝课农桑”之行为,首先表现为籍田亲耕。 籍田,也称藉田,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率先启动或带头举行的一种大 型礼仪,它起源于原始社会部落酋长早春先行带头耕种,随后再开始部落 的全面农耕生产之古俗,周朝以后,正式通行于历代封建社会。因西北周 室之地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耕习俗根蒂深厚,劝农制度 及相关措施远胜于前代,故籍田之举也最早出现于周礼之中。即于每年春 天,播种之前,天子率百官举行亲耕籍田之典礼,故又简称“亲耕”仪 式。周人曾称:“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毛传:“籍田,甸师氏所掌, 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 谓之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表明那时,从中央到地方(诸侯 国)都已经有了籍田之礼,而且此礼之举行,既有祈求农神赐福之旨,也 有劝耕之义。 周朝的籍田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甚为明显的。原为周中央政府的甸师 周人“劝课农桑”的历史影响及其传承意义I99 掌管籍田——掌耕宗庙社稷之田,随后历代,相继沿袭。如西汉文帝循例 设立籍田,置令、丞各一人负责。虽然东汉及魏未予遵行。但晋代、唐 代、宋朝、元朝及明清时期又予以复行。 史书记载:唐以前古礼“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亲载耒耜,置之 车佑,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籍田千亩于南郊。冕而朱舷,躬秉耒,天子 三推,……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宋朝自太祖元嘉年间,也循先古之 典,置籍田,行亲耕之礼。明洪武、永乐时期,皆依据汉、唐、宋、元之 制,于都城设立“先农坛”,予以祭祀,并行亲耕,清朝相沿未改。顺治 十年(1653年),福临皇帝下诏恢复前朝在北京正阳门西南的先农坛祭祀 之礼和亲耕之礼,宣扬农本之道,倡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之 古训。 天子(中央最高统治者)通过此种正统而庄重的仪式,以作天下农耕 之表率,饱含国家重视农耕之意;同时,它又是一种最高级别的“祈年” (祈求丰收)之礼俗,即由皇帝及相关大臣祈祭农神——炎帝。礼毕,命 地方府郡州县及时展开春耕。 在祀农劝耕问题上,朝廷一再倡导官方的表率作用,强调君臣的姿态 性效应。在统治者看来,既然要劝民力农,勤务稼穑,就须具有实用的督 饬引导方式,而且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不仅臣僚应如此,皇帝也应如 此,以倡明君道。为此,于每年春天“天子”认真准备,于众臣面前作出 诚恳姿态。 周以后历代君王大都认为,所言之农神,就是上古的神农,或称炎 帝,也曾是一位杰出的人类君王,以教导先民耕作而闻名千古,后世皇帝 籍田亲耕,乃是效法古代圣贤的功德之举。故:清廷“文华殿之东建传心 殿,奉皇师伏羲氏、皇师神农氏、皇师轩辕氏,……”。由此可知,明清 时期之亲耕,既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国家劝农礼俗,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 宗教信仰之行为。 二、祭祀蚕神1r 一、习RTU日量’l 传说中的蚕神,名叫嫘祖(原名王凤),她是上古黄帝的元妃。自幼 聪颖,采果奉亲,发现桑枝蚕虫吐丝结茧,并首创野蚕家养之法,为先民 最早开发蚕桑业。嫘祖后来辅弼黄帝,协和百族,教族人栽桑育蚕,置办 衣装,历尽千辛万苦。由于嫘祖开辟丝织文明,功高日月,故自周代起就 ——1QOJ(一)综合篇 被天子、庶民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受到历代各族人民的 无限崇拜。 中国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中,蚕 桑业占有重要地位。先蚕娘娘——嫘祖,因其原始的教蚕教织之功,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