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思其风采追其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以思其风采追其踪   艺术是可以传情达性的,一个好的艺术品必定是创作者的人格和意识的反映。如果说浅绛瓷器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记录了那个时代,那么,一个创作者的众多作品也反映和记载了他本人。对于那些伟大的浅绛珍宝的创造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历史并没有给予他们很多的文字记载,我们只能从留存的作品中推断和追想他们的风采了。   按照很少的史料的记载,“王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擅画人物、山水,亦工画猴。”河北张森先生对于王少维的生平和创作,做过细致的考证。他通过藏友、书籍、网络等渠道,找到20件作品样本,其中人物10件,占50%;山水人物8件,占40%花鸟2件,占10%,说明王少维擅画人物。从其中有纪年的16件作品看,同治十二年(1873年)2件,同治十三年(1874年)2件,光绪二年(1876年)4件,光绪三年(1877年)1件,光绪四年(1878年)2件,光绪六年(1880年)1件,光绪十一年(1885年)1件,光绪十三年(1887年)2件。其中光绪十三年两件均署“七十老人王少维”。光绪十三年之后再不见有纪年款作品。王少维的名号及印章款比较单一,多为“少维王廷佐”,或“王少维”,间有“三吴王少维”。印章为“王氏少维”、“少维”、“吴人”,没有发现“臣”字印。从频繁使用的“吴人”款来看,王少维祖籍可能是苏州一带,但各种资料记载都是安徽泾县。王少维的这些作品中署“御厂轩亭号者”8件,其中“珠山南之半弓园”3件、“珠山厂署之环翠亭”1件、“珠山东簏之静得所居”1件、“昌江公廨且安室”1件、“珠山之蕉荫轩”2件。这说明王少维是御厂在籍画师无疑。   史海钩沉,是一件非常烦琐和困难的事情。笔者生性闲淡,做不了那样艰苦的工作,所以避重就轻,单纯就作品本身谈一些粗浅的主观感受。   人们欣赏瓷器,着眼点因人而异。有人重在“瓷”,如瓷胎、釉、器型、窑口等等,有人则重在纹饰,也就是瓷器上的字画。“三分瓷,七分读”,这句话用在浅绛瓷器上尤其合适。浅绛瓷画是瓷器纹饰中的翘楚。品画内之境,察画外之意,当是浅绛瓷收藏者的至乐所在。浅绛名家洋洋大观,各有千秋,为笔者所喜爱的十数之多,而王少维作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其风神姿态,超然特立,卓尔不群,总是在不经意中让人倾倒,有他人难以企及之处。   王少维,一个在浅绛画家中永远闪光的名字,他的每一件作品浮出水面,总是引起人们太多的倾倒和惊叹。反复品察王少维作品,有三点特别强烈的感受。   其一,浓厚的写意味道和扎实的写实功底,毫无痕迹地统一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之中,强化了王少维艺术世界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也许是整个东方文明的大环境所致,中国文人画一直把写意作为最核心的追求。对于写意之“意”:第一层含义是物象之大意,用以区别于工笔的具体细致;第二层含义是物象的精神;第三层是画家自己的精神移入,包括情感抒发、个性体现以及种种象征寓意等等。写意画要求“忘形得意”,重点在“意”。   写意,应该是中国文人画的精髓所在。但是,过度地追求写意,就会蜕化成一种对笔墨技巧的玩弄,就会形成一种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文人把戏,从而降低作品的感染力。钱钟书把写意叫做“以减少迹象来获取意境”的一种方式,但是钱钟书所谓的“迹象”,毕竟是我们用来感知事物真实存在的依据。一旦这种“迹象”被减弱超过一定的界限,对“意”的表达必然要受到损害。   但是王少维的写意却是建立在扎实的写实功底之上的。他的写意一方面依赖于酣畅淋漓、驾轻就熟的用笔与用色,一方面来源于以现实主义笔法所表现的事物的本身。他的作品不但让人感觉到一种以神驭笔、以意行墨的淋漓酣畅之气,而且对事物的描摹极其生动逼真。   王少维创作的《柳阴沦茗图》瓷板(图1),画面中一老者端坐于垂柳之下,神情端庄严正,一小童伺茶于侧。这是一幅真人肖像画,人物的面部刻画非常精细、准确。瓷面不同于纸绢,在瓷面上用国画方式绘制真人肖像,没有扎实的写实功底是做不到的。写实人像配景之瓷画,清成丰前未曾见过,咸丰至宣统也极为少见,流传不多。   有高超的写实功底为基础,必然给创作带来更大的自由。笔者藏有他的一片山水瓷板(图2),恣意纵横,老笔纷披,一木一石,自然天成。尤其让人叫绝的是,前景、中景、后景的空间感觉,高度准确地体现在不同位置的树木、枝叶、石头等等具体事物质感的刻画上,显示出对事物极其详细的观察和准确表现的能力。这片山水看似简约,却包含着由前景、中景、远景以及左、中、右三丛树木构成的三横三纵的复杂构图。由于山石树木的质感、形态被作者刻画得极其准确到位,整个画面空间层次异常分明,丝毫没有拥塞凌乱之感。同时,王少维的山水又不是现实山水的翻版,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加进自己的“意造”。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稀。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那种情景化的自然画法,以轻灵自然的笔墨描绘出自然美景,这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