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废弃物处理

農業廢棄物處理 植物性廢棄物(一) 2008 農業廢棄物 包含農產廢棄物與農業資材廢棄物 農業資材廢棄物 主要有使用過之肥料袋、育苗袋(盤),廢農藥廢容器及一些被覆資材如PE膜、PVC膜,遮蔭網等,除了少部份為玻璃產品外,大部份為塑膠製品,由於不易腐爛、分解,故農民亦泰半隨意棄置於路旁,田埂及灌(排)水溝渠,致其所累積之廢棄物量亦多。 農產廢棄物 包含七大類;本省每年產生的農產廢棄物總量約為2,300 萬公噸 第一類為穀類廢棄物,如稻草、稻殼、玉米桿、玉米穗軸、落花生藤、落花生殼、毛豆藤、大豆藤及甘藷蔓等。 第二為特用作物廢棄物,如蔗渣、蔗葉等 第三為蔬果廢棄物,包含果菜市場廢棄物,酸菜廢棄物 第四為食品工廠廢棄物,有農產、水產及禽畜加工之廢棄物等 第五為菇類栽培介質廢棄物 第六為禽畜及養殖廢棄物 第七為樹皮、庭園及行道樹等廢棄物。 (一)穀類廢棄物 (1) 稻草廢棄物之處理 稻草一般成份為有機物大於95 %,其中碳41.3%,氮0.81%,半纖維素20.6%,纖維素24.7%,木質素7.7%。 目前處理方法一般有製做草繩、草袋、草蓆、紙板,畦面敷蓋材料,充當燃料,或混合其他資材做成堆廄肥;也可直接掩埋土中,循環利用其養分或就地燃燒成灰。 稻草廢棄物之處理 稻草收割後晒乾運到外銷工廠栽成適當長度,以機器壓實打包或在田裡用機器直接打包,外銷日本做榻榻米或銷往歐美地區做為養馬乾草用。 目前產地一般價格每斤稻草為 1元,每十公畝約可賣 500元。在大陸,利用稻草生產化學漿糊,每 100公斤稻草可生產 150公斤化學漿糊。市售價格為16元台幣,經濟效益頗高。 未來可嚐試用稻草為主要原料生產草纖維之農業用敷蓋膜,俾解決部份農地污染。 稻殼廢棄物處理 稻殼俗稱粗糠,為碾米工廠穀粒加工生產之副產物,本省每年之稻殼廢棄物約有60萬公噸。 稻殼是一種廉價的燃料,含水量低,每公斤燃燒後可產生3,600卡的能量,為省產煙煤的60%,燃燒後所產生的酸性腐蝕氣體又非常少,是一種很好的燃料。 一般碾米廠或農會大都採取露天燃燒(碳化稻殼)或傾倒在河川空地的方式處理,造成環境污染。 稻殼廢棄物處理 稻殼灰中90%以上為二氧化矽成分,經過加工後可做為高經濟價值的耐火及保溫材料。 稻殼質硬疏鬆,且矽含量豐富,因此若能直接再施用於耕地,經分解腐爛後,可提供大量有效矽、鉀,供水稻生長利用。 稻殼廢棄物處理 目前稻殼僅有少量作為飼料及建築材料之填充料,極少部份做為果園、花卉及蔬菜之畦面敷蓋。 在大陸,利用稻殼等含木質纖維之農產廢棄物製造人工木炭,每公頃人造木炭成本為 1,000元新台幣,惟市售價格可達 3,000元。 雜糧作物廢棄物之處理 (一)落花生藤[含白藜蘆醇可以抗氧化、抗老化、降低心血管疾病] 花生目前是台灣重要的雜糧之一,據農林署指出,目前全台灣種植面積約2萬2千500多公頃,產量近7萬公噸,總產值達新台幣30億元,估計每公頃採收後之新鮮落花生藤平均10噸左右,故本省每年約產出34萬噸餘之落花生藤。 目前落花生藤,除了少數就地焚燒外,在落花生產區之北港、 四湖、台西、元長等地已有機器進行採收後之落花生藤回收打包作業,可壓成四方型,每一個約15公斤。亦可打包成捲桶狀,一粒重達300公斤。 打包好之落花生藤目前已有乳牛及羊養殖場收購做為芻料用,代替部份盤古拉草。[89年1月23日聯合報第21版日期: 標題:花生藤變糧草銷日,有益牛、羊、鹿消化,還能增加乳汁。] 本省第一期作花生於收獲時通常正好遇到雨季,落花生藤含水量高,不耐貯藏,故此時期收獲的落花生藤大多數農民均置於田間作肥料。 雜糧作物廢棄物之處理 (二) 落花生殼 據調查,每十公畝落花生田可採收12袋落花生,每袋平均30公斤。 在剝取落花生種仁後,每十公畝平均殘留 5袋之落花生殼,每袋約18公斤左右,故每十公畝落花生殼約有90公斤。 省產一 年內落花生殼之產量亦達2 萬 9仟多噸。 落花生殼目前主要做為茶園敷蓋用,也可利用做為栽培介質。 雜糧作物廢棄物之處理 (三) 毛豆藤 本省毛豆栽培面積每年約有 1萬餘公頃,以高屏地區最多。 毛豆採收剝取豆莢後所殘留之莖、葉及部份不合格豆莢可供作家畜飼料。 每公頃春作藤蔓鮮重平均為19,710公斤,故本省每年之毛豆藤廢棄物約有20萬公噸餘,大部份(90%以上)售予酪農戶做為養牛芻料。 雜糧作物廢棄物之處理 (四) 玉米蒿、玉米穗軸及玉米筍鬚 玉米蒿為玉米穗經割取後所殘餘之新鮮玉米莖葉以及部份未成熟之玉米穗。 本省農家種植玉米所生產之玉米蒿,除少部份供自家牲畜作為飼料外,大部份均遭棄置於田間翻入土壤中充作基肥。 往年玉米穗軸年產量達20萬噸,玉米穗軸可做為燃料、堆肥栽培用介質,亦可製造煙斗等。 甜玉米之玉米筍採收後,其外包葉及鬚,晒乾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