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镜 万万年光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古镜 万万年光辉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神奇伟大,在于泥范浇铸一次成型。它区别于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所谓雕塑,概因这些作品完全依靠雕刻打磨后方呈现艺术价值,虽然这些作品在雕刻前也或许先有浇铸这一工序,但无论如何浇铸出来的原件是相当粗糙模糊,好比中国的镏金铜佛像,都是在浇铸件上再进行雕刻后才算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而中国古代的青铜浇铸工艺――这种通过浇铸一次成型的青铜镜精品乃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望尘莫及的艺术经典。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的秋季拍卖会,却偏偏遇上全球的金融危机,而上拍的古代铜镜,这个尚还没有完全被当代人认识的“物件”,却出人意料地拍出了以往多年不及的成交纪录:铜镜中的精品,已受到关注,铜镜艺术的价值,开始回归!      嘉德秋季拍卖的古代铜镜,这个尚还没有完全被当代人认识的“物件”,出人意料地08秋拍拍出了以往多年不及的成交纪录。尤其是铜镜中的精品开始被人关注,例如4301号拍品:直径14.5厘米的海兽葡萄镜以53.7600元人民币成交;4330号拍品:直径35.6厘米的缠枝花卉镜以1.008,000元人民币成交:4331号拍品:直径27.4厘米的吴牛喘月镜以840.000元人民币成交。这三件铜镜的共同特点都是工艺精湛,属于同类镜中的精品。这一成交价格虽然突破了近年来国内的成交纪录,但估计其实只是铜镜艺术价值回归的开始。目前全世界收藏铜镜精品的大约不超过五个人,如果有五十个人五百个人参与收藏铜镜精品,可想其价值空间将有多么巨大,随着人们对古代铜镜艺术普遍认识的提高,那么古代铜镜的价格必然呈现后来居上的趋势。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神奇伟大,在于泥范浇铸一次成型。它区别于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所谓雕塑,概因这些作品完全依靠雕刻打磨后方呈现艺术价值,虽然这些作品在雕刻前也或许先有浇铸这一工序,但无论如何浇铸出来的原件是相当粗糙模糊,好比中国的镏金铜佛像,都是在浇铸件上再进行雕刻后才算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而中国古代的青铜浇铸工艺――这种通过浇铸一次成型的青铜镜精品乃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望尘莫及的艺术经典。现代社会更加重视古代艺术品的保护及研究,作为国之重器的青铜器的浇铸工艺更是研究的重点,并在上海复旦大学设有青铜器复制机构,在湖北鄂洲博物馆设有青铜镜复制中心。多少年来多少科研人员分析研究古代青铜浇铸工艺的技术,模仿古代的泥范浇铸工序,或是应用现代失蜡法制作,总之所有仿制的作品也只是貌合神离、徒具其形。根据鄂洲博物馆负责铜镜研究复制的馆长亲身实践经历的体会得出最后结论:认为凡在泥范上制作图案纹饰小心翼翼总还可以达到精美程度,然而,当把铜液浇铸进泥范中再待冷却,等打开泥范一看,原来被浇铸的铜镜纹饰已是面目全非!这样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百次千次万次无数次的试验,却没有浇铸成一件令人满意的成功作品。于是我们可想而知,古代铜镜的铸造是多么神奇而不可捉摸。   中国古代铜镜,尤其铜镜中的精品在古代王权社会一定为“王器”,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精采之物自当归于王室。中国古代铜镜经过长期的考古发现及流传存世的统计,铜镜的精品少之又少,完美保存至今的更是稀少,综观世界顶级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英国皇家博物馆、日本正仓院博物馆……以及中国各大博物馆所见铜镜精品也就各有珍藏一二件而已。为什么铜镜的精品如此之少?相传铸镜技术极为复杂与神奇,从四千多年前有了“齐家文化”铜镜的初创期到“春秋战国”铸镜的成熟期,历代工匠千辛万苦,努力探索,反复实践经过将近两千年的时间才算领悟到了合理的铸镜配方和最佳的铸镜技术。这一铸镜成就在当时的社会可谓最高的科技成果了。遗憾的是这铸镜技术几乎没有任何确切的文字资料留存下来!这些战国、两汉、隋唐铸镜最辉煌时期的工匠,也许现今应该称他们为古代铸镜的艺术家,然而他们无论多么高超的铸镜技术也都只能属于古代王权的财富,工匠自身从来无价值可言,因此也没有资格留下任何名号。如今在极少汉代铜镜见有铭文记录了朦胧的神化的铸镜信息――如铭文说“五月丙午日中作镜”根据镜铭的含义仿佛唯有在每年的五月丙午日中才是铸镜的良辰吉时。但是,即按如此每年一天的良辰吉时来铸镜却达到精美上乘的成功几率仍然极低――参照目前古代铜镜精品实际发现的太少太少的数量,也不难料想古代铸镜的复杂程度!中国古代一件成功的“王器”,往往倾注了能工巧匠一生的精力,体现了一个国家不惜工本的财力。有几件青铜器上的铭文还记录了“王器”的交易价值:在陕西董家村出土的裘卫四器中有一件“卫?B”上的铭文,大意说:“恭王三年,矩伯因为要参加周王的大典庆宴而筹办礼品,所以向裘卫订制了一片玉璋和二片玉虎。矩伯签应以一千三百亩良田和裘卫交易。”另一件“卫鼎”上铭文大意是矩伯用一大片林地和裘卫交换用在装饰马车上的青铜器具。以上铭文提供了古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