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稿: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1)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己。 (2)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制。 (3)服务的效果上:促进作用,阻碍作用。 b.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1.基本内容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具体表现 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的循环往复发展的过程 3. 现实意义: 在当代中国,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统一性: 社会历史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2.多样性: 每个国家或民族有其各自的发展历程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2.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③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 1、前进性和渐进性: 主要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2、曲折性和跨越性: 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往往不是从旧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的地方突破,这既体现了曲折性,又为跨越性创造了条件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上层建筑作用于经济基础时,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不适应--阻碍。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团,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①质:推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更替 ②量:在同一社会形态中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 2.阶级斗争的形式 ①经济斗争:被剥削人民为争取现实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②政治斗争:为了追求被剥削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③思想斗争: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1.阶级分析方法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2.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 ①社会主义的阶级结构:初级阶段有资本主义因素,也有社会主义因素 ②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趋势:是逐渐趋于缓和但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 ③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方式:不再是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而变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1 Fun numbers and letter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一起)(2024)英语二年级上册.docx VIP
- 印刷成本核算方式.docx VIP
- 森林防火教学课件.ppt VIP
- 二级保密资格档案目录(24盒)优质材料.doc VIP
- 2025水利工程五大员专业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宣贯ppt课件.pptx VIP
- 游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孙九霞全套PPT课件.pptx
- 东芝 e-STUDIO 2000AC 2500AC 彩色复印机维修手册(拆卸安装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