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山石盆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的山石盆景   2007年12月30日,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的晚上9时45分,我敬爱的父亲,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原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刘仲明魂归天国,离我们而去。我握着父亲的手,看着他深深地咽了一口气后停止了呼吸。虽然未能听到新年的钟声,但他一直很努力地与死神抗争,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他在我们五姐妹深情的陪伴下,平静地走完了多姿多彩、无怨无悔的人生。   父亲是在2006年3月份发现患有肺癌的。当时正值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即将举行,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他到医院作检查,谁知发现了癌症。父亲带着这样一个足以把人击倒的秘密,全程投入到这次博览会的组织工作中。他依然上台讲课,担任评委,接待外国朋友……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只有我们姐妹心疼地看着他忘我地工作。此后,他一边接受放疗,一边管理“岭南盆景之家”的业务,一边到各地讲课、当评委、做顾问。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想着的仍然是怎样把他的盆景著作修订出版。虽然他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但他看上去依然是那么乐观,那么健康,除了唯一知情的谢克英大师外,其他的朋友可能都会因为未能见他最后一面而带着深深的遗憾。   慈父遗训声犹在,深恩未报泪空垂。父亲在世时,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慈父、严父,他用自己的一生,教会我们坚强不屈,勇于接受命运挑战,热爱学习,不断探索,勇于进取,坦荡做人,真诚待人,先人后己,时时事事为别人着想的做人准则。父亲九岁丧父,十三岁掇学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却自学成材,发明了广州第一部自动印刷机,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后来转为研习盆景艺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他去世后,我们才清楚地认识到他受着千百人景仰的亮节高风。   父亲去世的第二天,我们在陈村花卉世界“岭南盆景之家”设立了灵堂。当时我们想,这几天是新年,根据中国传统习惯,不会有太多的人前来拜祭。但是,那苍松翠柏鲜花的拱门还未架起,广东省盆景协会秘书长谢克英大师已经到来,亲自指挥摆设灵堂。紧接着,广东宝墨园的朋友就赶到,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搭起拜祭的休息大厅,还送来了名贵的玫瑰花。在设灵的短短几天里,先后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鲍世骐、香港盆景界、台湾盆景界、广西盆景界以及广东各地盆景协会的同仁和生前好友近五百人前来致哀。通过致祭者充满感情的追述,我们才知道父亲这一生不仅是普通人慈爱的父亲的一生,他的生命是与岭南盆景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的。他爱盆景事业,爱追随他研习盆景事业的人甚于我们。   父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盆景创作。当时的广州,种植盆景的人不多。60年代初期,广州文化局曾经举办过盆景展览,展览上岭南盆景的两大流派已经具有鲜明的个性。由于父亲个人性格追求比较接近岭南盆景中“大树缩影派”,而且宗师孔泰初先生就住在西关我们家旁边的一条小巷,所以父亲便拜孔老为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孔泰初老师不便广交朋友,他在广州流花西苑管理国家的盆景,平时深居简出。父亲在这个时候,经常到西苑观摩学习,晚上又到孔老师家,陪他聊天,看他描画盆景图。就是在这段日子,他不仅深得孔老师的真传,还领悟了孔老师描画“盆景百态图”的心意,也初步建立“立意构图”的创作意念。   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跟随父亲到过广州海珠区海幢公园观摩“画意派”盆景,拜访过苏樵、黄磊昌、陆学明等前辈,受过无私的指导。我曾经和父亲一起上山挖树头,去清平路的“天光墟”买“树仔头”。那时候我们家里很穷,五个孩子要吃饭读书,父亲为了买树桩而戒了烟,母亲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卖掉大衣、梳妆台。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种植技术,买回来的桩头成活率很低,家里的天井堆满了死树――我们称之为“高价柴”。也许因为走过一段艰难的探索之路,在很多年后父亲成名、著书,他就立定决心,要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所有研究成果,让后来者少走弯路。   “文革”期间,盆景作为“封、资、修”的产物受到冲击,为了保护盆景珍品,他动员一位香港朋友何浩威先生采购广州的盆景。这位何先生先后在下九路的“松竹梅”店和西苑购买多批岭南派盆景回香港,并在香港开展盆景观赏活动。在他的带动下,香港有了盆景创作和研究的组织,特别是永隆银行董事长伍宜孙先生,以“文农盆景”为旗帜,不遗余力地发展岭南盆景,使香港成了岭南盆景向世界进军的基地。虽然当时两地还未正式解冻,但由于父亲的盆景艺术水平已经在香港得到认可,不少香港朋友已经与父亲联系交流。伍宜孙先生虽然没有见过我父亲,但特别欣赏他的艺术,在神交不久就把刚出版的《文农盆景》托何浩威送回广州赠给他。在后来的十多年,伍先生一直与父亲有交往,邀请他到香港见面,并两次出资邀请父亲到意大利、西班牙宣传岭南盆景。   上世纪70年代末,岭南大地微微暖气吹,最先复苏的艺术就是岭南盆景。广州市盆景协会在文化公园举办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