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件何以传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伪件何以传家   国际拍卖公司炒作拍卖物品行情,站在商业立场是可以理解的,但物品要经过审慎的查验、详细的考证,以保障顾客权益,维护公司的商誉,避免伤害市场的交易。而近年受质疑的国际拍卖伪件,屡见不鲜,令人好奇的是,对于某些特定的国际拍卖公司,为何伪件如此容易通关?是否有商业道德的问题?值得商榷。   在一个不具司法公正性的机关开具鉴定证明,专家学者可能会众说纷纭,要一个没有此项专业的法官判决拍卖作伪案件,是相当困难的,一般此类案件均很难成立,由于本少利多,所以作伪者猖獗而大胆。基于民族情绪,大陆网站对于国际拍卖公司在伦敦所拍的“八征耄念之宝”玉玺有非常多的讨论,见图1。而江苏省书画鉴定小组主任委员李路平对此表示:乾隆二十五年后,玉器制作进入鼎盛时期,玉玺玉器质地的选料,全是由新疆大吏在当地搜罗开采顶级上品,且皇帝玉玺都很整齐,精致到无筋、无络、无瑕,他发现“拍出的印玺,有大片柳絮纹,玉质普通,是皇家不会采用的档次”,“这方玉玺玉质黯淡呆板,经图片放大分析后,局部似有污油斑渍,入眼有股浑浊之气,且色泽过嫩有燥气,毫无上品该有的色泽与包浆,肯定是人为作旧包浆”,在2009年11月13日被台湾《中国时报》引述。令人好奇的是台湾《典藏投资》杂志主笔陈启正先生于该刊12月号刊出《说真道假需谨慎》一文,极力为该玉玺铺陈,直指李“大话赝品反伤自己”,不知陈主笔是否为玉器专家?所谓何来?   鉴定的方法跟其他的科学的方法没有两样:(一)归纳:即将所有可观察物体的种种现象,或实验结果的种种数据,找出通用法则。(二)演绎:即用此通用法则验证未知的物体或事件。以乾隆时期的玉件而言,不论是雕工精致的碧玉笔筒,或是痕都斯坦玉器,玉质都是上乘之选,一玉一色,晶莹剔透,广为收藏家所喜欢,许多被拍卖的乾隆玉器可以印证李路平累积经验的说法,乾隆的要求严格,工匠常被罚俸,何况是皇帝用的玉玺。   该项玉器可被质疑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抛光不够亮:玉质的硬度,关系到玉质抛光的亮度,由其抛光程度,显示该玉玺玉质较软。   (二)玉质不纯:墨色分布不均匀,到处泛白底,见图2,墨玉含石墨,在高温岩浆成形中,容易与氧作用以气体挥发掉,地壳中含量稀少,硬质均匀者更是少之又少,民间所见乾隆墨玉玉玺,均是极上乘墨玉制成。   (三)刻工粗糙:所刻龙鳞鳞片散乱、大小不均一,龙首有刀斧残痕,见图3。         (四)形制不符:清帝玉玺大概可分两类:政令用及励德用。玉玺款“之宝”多半为政令用,如“奉天之宝”、“敕命之宝”、“受命之宝”、“皇帝之宝”、“御览之宝”等,政令用,有印泥。“听卑视察”、“育德勤民”等为励德用,不用印,无印泥。此交尼钮款“八征耄念之宝”玉玺既不属前者,又不属后者,却又用印,不知用印之目的为何?从康熙交龙钮玺开始,此类方印多半四周有文字,说明刻印缘由,范例可见2007年11月27日佳士得所拍乾隆“太上皇帝之宝”白玉玉玺(2008年台湾华艺拍卖年鉴7-70),另见图4,而“八征耄念之宝”玉玺全无,而所刻篆书底款字体僵硬粗拙,不同于其他乾隆御玺风格。   (五)朱砂泥时间不符:乾隆距今近三百年,其用印残留朱砂泥照理已经风干,会有微细龟裂,经长期氧化,应完全近于白色,仅留少许微红(HgS→HgO),与此玺所留不同,见图5。   清末代皇帝溥仪在其所著《日落紫禁城》一书(台湾慧明文化,2002年,186页)中说到:“宫中时常发生盗案、火警……到结婚的时候,偷盗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刚行过婚礼,由珍珠玉翠镶嵌的皇后凤冠上的全部珍宝,竞整个被换成了赝品。”至今不论台北或北京故宫仍留有这类偷天换日的赝品,此为赝品由来之。北洋军阀冯玉祥民国十三年进驻北京,名为清理故宫财物,实则囊刮宫中大批珍宝,于今流落民间,凡此种种为民间玉玺由来。盼望国际拍卖公司:不要疏于鉴定,而丧失商誉,摧毁藏家信心,扰乱文物鉴定,打击市场交易,能让真正民族珍宝重见天日,永传子孙。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