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31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31例
占春平(湖北省麻城市木子店中心卫生院 湖北麻城 438321)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83-01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目前其治疗方法甚多,但疗程长,远期疗效不稳定,治后易反复发作。而穴位埋线则因见效快,疗效确切,简便实用,且无毒副作用而渐受患者欢迎。现仅就其近年来运用埋线所治疗的资料较为完整的31例病例作如下报告。
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4~56岁之间,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20年。31例中有27例经胃镜确诊,4例作X线钡餐检查确诊。其中l7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54.8%;14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球炎,占45.2%。且均曾接受中西药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而来就诊。
2 治疗方法
2.1选穴 双侧脾俞透胃俞,双侧足三里。
2.2操作 先令患者俯卧位,标定脾俞穴,用碘酊及酒精严格消毒后,戴上消毒手套,用0. 2%的利多卡因作穴位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剪取0~1号络制羊肠线3cm,用小镊子将其穿入制作好的9号腰椎穿刺针管中。再作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皮下组织及背阔肌之间时,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15度角向下透刺胃俞穴,当针达胃俞穴时寻找强烈针感向上腹部放射后,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脾俞穴后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作胶布固定。完后令其仰卧,行双侧足三里埋线,操作同上。
2.3疗程 埋1次即为1疗程,一般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多数病例埋1~3次即可,多者埋6次。
3 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痊愈:埋线后停服一切药物,其症状体征消失,经胃镜或X线钡餐复查见胃内阳性体征消失,观察半年内未见复发者;显效:行埋线停药后,其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或X线钡餐见胃内阳性体征明显减少,或诸症消失但易复发者;有效:经治疗后,诸症有所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胃内阳性体征有所控制者;无效:经治后诸症及其阳性体症无改变,其他检查无任何变化者。
3.2治疗结果 本组31例患者中,埋线1~3次者25例,有5例行第4次埋线,1例埋线6次。其中痊愈22例,占70.9%;显效7例,占22.6%;有效2例,占6.5%。有效率100%。
4 讨论
脾俞、胃俞分别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背俞穴,与脾胃脏腑之气直接相通,关系极为密切。张介宾曾于《类经》中说:“十二俞……皆通于脏气。”而脾俞乃脾气传输之所,气血生化之源,具有除水湿,助运化,补脾阳,益营血之作用。胃俞则为胃气转输之所,有振奋胃阳,健脾和胃,化湿消滞的功能。两穴相须合用,则能更好地调节脏腑气血,促使阴阳平衡协调。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根据《内经》“合治内府”及“上病下取”的治疗原则,配用其则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脾胃。
埋线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疗法,其机理为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促进病愈。肠线入穴后还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液循环均得到改善,增加胃肠及周围软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改善或消除局部肌肉的紧张或炎症[1~2]。
为了能更准确有效地治疗疾病,穴位埋线又必须注意: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②羊肠线头切不可暴露于皮肤外面;③严格掌握好埋线深度,切不可伤及内脏、大血管、神经干[3]。
参 考 文 献
[1]徐三文.谈外治法中的穴位埋线疗法[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5):38.
[2]徐三文.谈颈胃综合征的中医外治[J]. 中医外治杂志,2003,12(3):34.
[3]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胃综合征62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0,9(6):3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pdf VIP
- 2025年新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中国的能源安全(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3】.pdf VIP
- ISO9001-2025年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手册及程序文件).docx
- 【附依据】企业通用--全套消防工作台账、表格汇总.docx VIP
- GB510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doc VIP
-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pdf VIP
- 2025-2030年中国泡沫铝市场发展方向调查及投资行情价值规划报告.docx
-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pdf VIP
- 科迈控制器IC-NT中文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