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与头颈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docVIP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与头颈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与头颈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与头颈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熊子云 强笔 杨明高 刘燕青 田兴德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湖北荆州 434000) 【摘要】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NA酶,其基本组成成分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功能性RNA,作为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另一种是一类特殊蛋白(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具有高活性催化作用和逆转录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端粒酶催化组分的hTERT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受到多种相关机制的抑制,但在永生化细胞、肿瘤细胞等分裂不受抑制的细胞中却存在过表达现象,提示hTERT是控制端粒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在头颈肿瘤细胞分裂周期中的活性表达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与控制均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 端粒酶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 头颈肿瘤 细胞周期 催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88-02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医学科学领域中的重大科研课题,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发恶性肿瘤病例,其中约有130万例死亡,成为我国的第二大主要死因[1]。近年来多数文献研究均认为,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端粒-端粒酶学说”科学性及可信度均较高,该学说认为,恶性肿瘤中,均有90%甚至更高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的活性表达,而大多数正常体细胞无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的活性,由此可见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在肿瘤细胞中的活性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2]。 1.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 2009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等3位美国科学家以研究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提出了线性染色体末端复制的机制[3]。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曾分别于1946和1983年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赫尔?曼缪勒(HermannMuller)和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就观察到染色体末端的某种特殊结构,他们将其命名为端粒(telomeres)。曼缪勒和麦克林托克认为,端粒有可能对染色体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是二人的研究并未对端粒的本质和具体作用方式提出进一步解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对遗传物质DNA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现,AlexeyOlovnikov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JemesWatson几乎同时提出了染色体的“末端复制问题”。两位科学家认为,DNA聚合酶无法将染色体末端完整地复制,而若想保证染色体的完整复制,必须存在一种特殊的确保机制[7]。20世纪80年代,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和杰克?绍斯塔克进行合作,对端粒进行了鉴定了,确定其为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之后,布兰克波恩又与卡罗尔?格雷德发现了合成端粒DNA的端粒酶的活性[4]。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阐述了染色体末端复制的机制及其在染色体保护、遗传稳定性维持方面的中心作用,也为人们认识细胞的生命过程、延缓衰老和遏制肿瘤的分子机制指明了方向。 2.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的生物学特性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由DNA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于DNA聚合酶不能完全复制端粒,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其长度逐渐缩短。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通过识别并合并于富含G的端粒末端,以自身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端粒DNA的合成以端粒酶RNA为模板,由端粒酶的反转录亚基催化,最终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加在染色体的末端[5]。 人端粒酶的基本组成成分主要有两种:一个组分为功能性RNA(htr/hTERC),可作为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另一组分是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它具有高度催化和逆转录活性。无论端粒酶是否存在活性,作为模板的RNA在所有组织中均为高表达。而另一组分hTERT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则会受到显著的抑制,但是在永生化细胞、肿瘤细胞等分裂不受抑制的细胞中却存在高表达现象,提示hTERT是控制端粒酶活性非常重要的因素[6]。由于端粒酶活性在人体胚胎发育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出生后,人体绝大多数体细胞并无端粒酶活性,而随着体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端粒长度也随之缩短。当端粒缩短至一定程度时,细胞无法维持正常的端粒结构,随即出现细胞衰老,此时若细胞衰老调控机制出现失控,则会出现端粒的极限缩短,并进一步导致细胞死亡、癌变等变化。端粒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