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北干流近期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docVIP

黄河小北干流近期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小北干流近期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

黄河小北干流近期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 薛选世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全长132.5km,宽3~18km,平面形态呈哑铃状,河道纵比降上陡下缓,为3~6,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沿程有渭河、涺水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汇入,为典型的堆积游荡性河道。 1、近期水沙变化分析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沙主要来自龙门水文站以上,来水来沙异源, 水沙量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含沙量高。近年来,由于黄河流域的降雨偏少、工农业用水增加、水库调节及水土保持的减水减沙作用等,使黄河小北干流来水来沙来水来沙等,黄河水量特别是汛期水量大幅度减少,工农业用水增加 1984.10 1987.6 1997.6 黄淤41~45 21.0 15.7 18.6 25.0 24.1 22.6 黄淤45~53 54.4 26.5 40.4 50.1 47.6 50.8 黄淤53~59 56.5 16.1 36.1 46.8 45.5 55.5 黄淤59~64 64.4 10.8 42.8 54.5 56.1 65.2 黄淤64~68 76.9 8.7 23.3 38.0 47.0 58.3 总之,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冲淤演变的基本规律是:随着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河床调整存在一个往复性演变过程。在一定的河床边界条件下,经过高含沙洪水产生“揭河底”冲刷,主槽强烈冲刷,滩地大量淤积,淤滩刷槽,滩槽高差增大,形成高滩深槽,河道在平面上大幅度摆动,河势趋于归顺,一般洪水漫滩机会减少,削峰滞洪能力减小。自1950年以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共发生了9次“揭河底”,冲刷深度一般为2~4m,最深达9m(1970年8月)。 “揭河底”冲刷后,河床又回淤抬高,短则当年就回淤,长则需2~3年,河槽变宽浅,水流散乱,河势游荡摆动,河槽平滩流量和输沙能力降低,洪峰漫滩机会增大,削峰滞洪率增大,当河床调整达到临界状态时,在适宜的来水来沙情况下,再次发生“揭河底”冲刷现象。这一周期性循环和河道往复性演变,孕育了该河段由淤积—强烈冲刷—淤积的周期性变化,但河床总的趋势是淤积抬高的。这是该河段河床冲淤演变的基本规律。 3、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淤积加剧,使河床不断淤积抬高,主河槽萎缩,滩槽高差减小,平滩流量和过洪能力降低,洪水位不断升高,洪水削峰率增大,洪水漫滩机率增加,工程临背差加大,滩地盐碱化严重,河势游荡加剧,冲滩塌岸严重,小水大险时有发生,潼关高程居高不下,严重影响防洪、防凌安全和河流健康。 3.1主河槽萎缩,过洪能力降低 由于河道淤积加剧,使滩槽高差减小,主河槽萎缩,过洪能力不断降低,洪水漫滩机率增加。据有关资料分析,1964~1986年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多年平均平滩流量为6000~9000m3/s。1986年以来,受上游水沙条件的变化,平滩流量明显降低,1986~2001年平滩流量多在3000~6000m3/s,个别河段的平滩流量减小至2000m3/s左右。2005年汛后,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平滩流量大部分在2600~3500m3/s,个别河段为4000m3/s左右,有的河段仅2000m3/s左右, 2005年黄河小北干流不同河段平滩流量表 河 段 平滩流量 (m3/s) 备 注 黄淤68~64 3500~4000 黄淤64~59 2600~3500 黄淤63、黄淤62断面平滩流量分别2600m3/s和2000m3/s。 黄淤59~54 2700~3500 黄淤54~50 2800~3500 黄淤50~45 3000~3500 黄淤47断面平滩流量2000m3/s。 黄淤45~41 2400~3500 汇淤6断面的平滩流量在2400 m3/s,汇淤4断面的平滩流量约2000 m3/s。 3.2洪水位不断抬高,洪水削峰率增大 近年来,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淤积,河床抬高,使同量级洪水位不断抬高。如1994年8月黄河龙门站10600 m3/s的洪水与1988年龙门站10200 m3/s的洪水相近,但右岸桥南、榆林、新兴、华原、牛毛湾等工程的相应洪水位却分别抬高0.77 m、1.07 m、0.47m、0.86m、0.59m,左岸大石嘴、庙前、城西工程的相应洪水位分别抬高2.10m、0.54m和0.21m。 根据1950年以来黄河龙门站10000m3/s以上的多场洪水分析,黄河小北干流洪水削峰率主要与三门峡水库运用、河道淤积情况、洪峰大小、峰型胖瘦、平滩流量大小、漫滩程度、含沙量大小以及是否产生揭河底等因素相关。一般情况下,河道淤积越严重、龙门洪峰越大、平滩流量越大,削峰率越大;反之则削峰率越小。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1950年~1959年三门峡建库前,黄河龙门站13100~16400m3/s洪水的削峰率在12.9%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