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癜性肾炎I型II型中西医治疗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紫癜性肾炎I型II型中西医治疗体会
侯春明 (陕西省兴平市人民医院儿科 713100)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75-01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发病年龄以三岁以上,尤以学龄期儿童较为常见。以双下肢、臀部、肘部皮肤紫癜样皮疹为特征性表现性的疾病,多合并腹痛、消化道出血、关节痛、肾脏损害等表现。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常见并发症,常在紫癜发作时,或发作后1-8周内出现肾损害,肾脏损害发病率高达100%。重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已成为儿童中末期肾病的重要并发症,因此应积极、正确、有效的干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减轻肾损害,阻止或减缓其发展为中末期肾病。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紫癜性肾炎I型II型56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临床诊断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9年制定的紫癜性肾炎诊治询证指南(简称试行指南)的诊断标准为:在过敏性紫癜病程的6个月内,出现血尿或蛋白尿。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1周内3次尿常规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gt;150mg;1周内3次尿微量白蛋白高于正常值,满足以上3项中任意一项[1]。
临床分型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紫癜性肾临床分型标准,分为I型:单纯性血尿或单纯性蛋白尿;II型:血尿和蛋白尿;III型;急性肾炎型;IV型:肾病综合症型;V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型;VI型:慢性肾炎型。
治疗与随访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分型对III型,IV型,V型,VI型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的联合治疗,不在随访范围。对I型、II型口服潘生丁、中药治疗。
对患儿进行定期门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6例失访,随访的50例肝功能及血脂检查均正常,蛋白尿(+)有1例,2例存在镜下血尿。
中药治疗:豆豉10g 苦参10g 萹蓄15g 瞿麦15g凤尾草10g小蓟10g 茜草10g 地榆碳10g白茅根30g 仙鹤草10g 石苇15g倒扣草30g莲须10g生山药30g芡实10g。
病久的补肾:加生黄芪6g。
每剂煎2次,每日分2次,每次煎100ml,每次服100ml。
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学血症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紫癜风rsquo;等病症,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外感风热时邪及其他异气是发病之外因。若因外感风热邪毒及异气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以实证为主。若因素体心脾气血不足,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所致,以虚证为主。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外感时令之邪,六气皆易从火化,蕴郁于皮毛肌肉之间。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渗于皮下,发为紫癜。邪重者,还可伤其阴络,出现便血,尿血等。[2]
豆豉,寒性,宜散表邪去风热作用,故适宜于外感风热邪毒导致的紫癜。苦参,归膀胱经,畏寒,有清热利尿作用。萹蓄,归膀胱经,清下焦湿热,利水通淋。瞿麦,归膀胱经,有清湿热利水通淋,且有活血作用。凤尾草,清热利湿,消肿,凉血止血作用。石苇,归膀胱经,有止血作用,故适应于血尿。小蓟,凉血泄热以止血,兼可利尿,故擅长于治疗尿血。
地榆碳,凉血止血,???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尿血。白茅根,凉血止血,故适宜于尿血治疗。茜草,活血化瘀又能止血。仙鹤草,味涩收敛止血。倒扣草,利水活血。生山药,归肾经,补肾兼有固涩益气养阴作用。芡实,归肾经,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补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有胜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莲须,归肾经,有益气固精止血作用。病久易气虚血滞津亏,生黄芪有补气,利尿,消肿,对血滞津亏有协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临床儿科杂志,2011、4,307
[2] 中医儿科学,2007、3,23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