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李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通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3000)
【摘要】目的:浅谈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5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 患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183-02
引起胃肠型细菌的种类很多,常见有以下几种:沙门菌属:是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广泛存在于家畜、家禽及鼠类的肠道中,细菌由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餐具,尤其肉、蛋、乳类易受本菌污染。该菌属在自然界的抵抗力较强,可在水、肉、蛋及乳类食品中存活数月,在22~30℃下可在食品中大量繁殖,但不耐热,60℃时10~20分钟可将其灭活。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杆菌,广泛存在于海产品及含盐较高的腌制食品中。本菌存活能力强,但对酸及热敏感,普通食醋中1~3分钟,或加热至56℃5分钟可将其灭活。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某些类型如产毒素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能引起食物中毒。大肠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能存活数月。加热60℃15~20分钟可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只限于能产生肠毒素的菌株。本菌可污染淀粉类、肉类、乳类等食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产生的肠毒素耐高温,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毒性。蜡样芽胞杆菌: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胞杆菌。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可以在110℃存活1~4天,能分泌毒性强的外毒素。
本病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污水、垃圾、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以及食品等均可以检出。致病食物由于存放较久或加热不足,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中毒[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3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25岁~42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沙门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副溶血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高达10times;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粪便检查:稀水样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血水样便镜检可见多数红细胞,少量白细胞;血性黏液便则可见到多数红细胞及白细胞。细菌培养: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和进食的可疑食物做细菌培养,如能获得相同病原菌有利于确诊。
1.2结果:3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35例患者已经痊愈出院,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环境与休息 病室空气宜流通、清新,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及时清理,必要时可喷洒消毒液或清新剂。卧床休息,呕吐、腹泻、发热严重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1.2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淡盐水,以补充液体,促进毒素的排泄。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剧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可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恢复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呕吐和腹泻的次数、量及吐泻物的颜色、性状,及时将呕吐物和粪便送检。同时注意观察伴随症状,如畏寒、发热和腹痛等。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神志、面色、皮肤黏膜弹性及温湿度,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发现脱水、酸中毒、周围循环衰竭等征象。
2.3对症护理
呕吐和腹泻有助于清除肠道内的毒素,一般不予止吐、止泻处理。呕吐较轻者给予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严重者暂时禁食,静脉补充水和电解质。腹痛者注意腹部保暖,禁食冷饮,腹痛明显者遵医嘱口服颠茄合剂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以缓解疼痛。
2.4用药护理
嘱患者正确用药,注意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的时间等,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如阿托品用后可出现口干、心动过速、瞳孔变大、视力模糊等表现,应注意观察。
3 讨论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发病机制:细菌污染食物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是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因。人体是否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食物污染的程度、进食量和人体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细菌及其毒素随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后,肠毒素可激活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而引起一系列酶反应,抑制肠上皮细胞对水和钠的吸???,促进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