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docVIP

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 陶秀梅 王淑芹 张淑华 赵春环 赵红彦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腔镜室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技术。方法 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42例,对患者的术中配合着重于心电图、SpO2、血压、脉搏等的观察与监测;术中穿孔的配合;出血的预防与处理配合。结果 4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有4例并发穿孔,38例顺利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论 细致周到的术前、术后护理及熟练到位的术中护理配合对于ESD的安全、顺利进行及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中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96-01   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   1.1环境足够大,并合理布局。内镜主机、显示器、周边仪器、患者的卧位、操作医师与配合护士的站位,对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是否顺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足的时间,可让医师有足够耐心和细心完成精细操作。   1.2一名护士负责进镜和扶镜。进镜过程缓慢,循腔而进,完成普通结肠镜检查。退镜至病变处,根据手术进展配合微调和控制内镜位置。   1.3另一名护士负责术中设备模式切换与调节、器械传递、操作配合等。护士配合要娴熟。由于操作器械很多,为了便于传递,护士应有专门的操作台,在手术前将器械标记明显、放置合理、拿取交换自如。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步骤   一般完整的ESD操作步骤:染色、标记、黏膜下注射、沿标记剖开、切圆、剥离、整块切除病变、创面处理、标本固定送检[1]。   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调整ERBE:Endo-cut 60 W effct 2~3、Forced coag 50~60W。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参数[2]。   3.2保持病灶始终抬举,黏膜下染色清楚,可反复、足够剂量黏膜下注射。   3.3随时冲洗,保持视野清楚,层次分明。若出血及时止血。   3.4注意出刀的长度或方向。使用Hook刀,要旋转钩子方向与病灶基底方向相反。 使用Flex刀,要注意刀头伸出的长短。   3.5扶镜护士要配合患者的呼吸、肠蠕动,理解医师的切割思路,使用不同刀的特性,随时调整并固定内镜位置。可旋转内镜,使病灶处于6点钟位置最方便医师操作。配合护士要按病灶的部位、大小、来源,医师的喜好,器械的特性,随时与医师交流,传递器械[3]。   3.6创面处理:对创面可见小血管用热活检钳、APC300等凝固治疗;对于局部较深、肌层分离、可见裂孔和腔外脂肪者,应用金属夹缝合创面。肛塞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剂)保护创面。   3.7标本收集:ESD要求标本的完整性,可用异物钳、抓钳等取出标本。不能盲目依靠透明帽吸出标本,它不一定能保证标本的完整性。标本取出后展开,并用大头针固定在泡沫板上,浸泡在甲醛溶液后送检。   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观察   4.1严密观察标准监测指数:心电图、SpO2、血压、脉搏等。监护仪最好悬挂在不易被遮挡处,在氧疗下血氧饱和度下降就意味着严重的通气下降,其作用大于其他的监护仪,能对麻醉和苏醒过程中80%的严重意外起警报作用。心率加快也提示可能与操作有关。   4.2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对超重、脖子粗短、有呼吸暂停综合征者更应严密观察。   4.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4.4操作配合时要随时注意是否有穿孔现象。   4.4.1原因:技术因素、病灶本身的因素、术中反复电凝止血。   4.4.2表现:皮下气肿、腹部膨隆、气道压力突然增加且持续存在、操作过程中持续注气肠腔仍不能展开,均提示穿孔的发生。   4.4.3处理:若腹腔内游离气体较多,影响患者SpO2下降,可用20G穿刺针于腹部排气减压。随后内镜下找到裂孔,金属夹夹闭。无法夹闭时,须及时外科手术治疗。   5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穿孔的配合   金属夹的使用:金属夹的安装、张开、上夹与释放要一气呵成。穿孔时要体会医师的心情,充分理解医师的思路。把握每个金属夹的方向与位置最佳,一般从两侧至中,远至近,配合吸引,及时夹闭。穿孔一般使用HX-90L的金属夹。使用Boston ResolutiongTM止血夹时,该止血夹可反复张开和关闭5次,有利于准确对位[4]。   6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出血的预防与处理配合   一旦发生出血,影响视野,盲目止血也容易发生穿孔。出血量较大时,有时还不得不中止ESD。ESD术中必须有意识地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