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基诺族喜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了基诺族喜庆

基诺族文化 认识基诺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有语言,无文字,属汉芷语芷缅族奕语支,1979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确认基诺为单一民族,是中国的第56个民族。 基诺族尊敬长老,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卓巴”(寨父),一个“卓生”(寨母)管理村社事务。   基诺族,现有人口约1 .8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县的勐旺、勐养、橄榄坝、大渡岗和勐腊县的象明、勐仑等地。   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属热带山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到处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这里盛产茶叶,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基诺族自古以农为生,旱稻、棉花、玉米是他们的传统农作物。 基诺族的传说 阿嫫尧白是基诺族的创世祖先,她的故事包括了她创造天地万物、给人类带来光明、分天分地分工具、造文字、遇难等五段。远古时,宇宙是一片汪洋大海,阿嫫尧白第一个来到世上,她两手一搓,搓出一块块污垢,用它们造成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人和其他动、植物。但人和其他动物、植物没有什么区别。 那时,天上有七个太阳,火焰般灼热的阳光晒得人们无法生存,人们追打太阳,七个太阳躲进天边不出来,阿嫫尧白教人们从天边请出一个太阳来,从此,大地上有了昼夜。阿嫫尧白还教他们使用工具和栽种茶叶。人的生活安定以后,阿嫫尧白在澜沧江边挑土造田。这天,她挑着两座山进基诺山造田,恨她的人在她扁担上偷偷地挖个洞,洞里放了一把尖刀,阿嫫尧白挑担走到基诺山西边的小勐养时,扁担闪断,她的肩膀被尖刀刺伤,鲜血如喷泉般涌出,因流血过多而殉难。 玛黑玛妞 《玛黑玛妞》主要讲洪水泛滥,兄妹成亲,种出大葫芦,由于大葫芦里有一个叫“阿妣耳”(老祖母耳)的老女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使葫芦里的基诺人、汉人、布朗人、傣族等得以顺利地从葫芦里走出来。 两个神话把妇女奉若神明,表明了妇女在基诺族历史上曾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光荣,这正是基诺族母系社会的史影。《玛黑玛妞》还反映了基诺族历史上曾经历过血缘婚姻的情况。 基诺族的服饰 基诺族妇女大多能纺线织布并制有著名的“砍刀布”。男子通常穿无领无扣的对襟黑白花格上衣,衣服背面正中缝上一块方形红布,上绣一朵美丽的太阳花,下身着白色或蓝色宽大的长裤或短裤。男子服装上的太阳花来源于基诺族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女子上身穿无领对襟杂色小褂,下系镶红边黑色开合短裙,现在也有改穿长裙的。基诺妇女习惯裹绑腿、头顶挽髻。她们头上还戴有白厚麻布,后披翅长及肩部的披风尖顶帽,显得既庄重大方又活泼俏丽。 最隆重的节日 “打铁节”,基诺语称“特毛克”,这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第一天上午要举行杀牛仪式,午后寨子里的长者敲响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人欢庆丰收的“太阳鼓”舞。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两面,只可敲前面,绝对不可以敲后面。 基诺族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村寨的象征,认为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平时将其供放在卓巴和卓生家里,任何人均不得随意触摸、敲击。只有卓巴宣布过年时和过年跳大鼓舞时,以及某些特定的场合才能敲击。   制作太阳鼓是每一个寨子极为重大的活动,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是选好一棵树,并择吉日杀鸡祭神砍树。砍树必须在晚上进行,不能让女人和动物看见。凿好的鼓身要放置在寨 子里专设的草棚里,在天将破晓时蒙 鼓面。蒙鼓前先杀鸡祭鼓,鼓面蒙好 后再次举行祭鼓仪式,欢跳大鼓舞。 随后人们一路歌舞欢腾,将太阳鼓抬 到卓巴或卓生家供奉。 基诺族为何如此敬重太阳鼓呢?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崩地裂,洪水滔滔,世上只有玛黑、玛纽兄妹得造物主的指点,躲进蒙着牛皮的大鼓里才幸免于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成了基诺族的祖先。他们非常感激太阳鼓的救命之恩,于是便在每年十二月丰收喜庆之时敲击太阳鼓。儿孙们听到鼓声,便纷纷围拢大鼓,手舞足蹈,尽情欢跳,于是太阳鼓和太阳鼓舞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独特的建筑风格 喜住平缓的小山之巅。所住干栏式竹楼,大致有两种:一是有一个火塘的竹楼,内居一个父系家庭的全体成员,五、六人至十余人。据说本世纪四十年代,许多村社都存在着有五、六十人的父系大家庭,几代人在一个男姓家长领导下集体劳动,吃大锅饭。另一种是(上立下电)帕寨的长方形竹楼,楼内共居着同父系氏族的数代人,楼中间石头砌边的土台上并排着各个小家庭火塘,火塘两旁是各小家庭的卧室,进门右边第一间为家长寝宿处。 饮食习惯 基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