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选
诗言志 词抒情
一、诗文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三、作者简介
第 1 页 共 9 页
诗言志 词抒情
杜甫(公元 712年-公元 770年) ,字子美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出身京兆杜氏分
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 “李杜”。为了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
称为 “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
为 “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 《春望》、《北
征》、 《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虽然躲避了战乱 ,生活相对安定 ,
但仍然心系苍生 ,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从其
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 “致
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 ,但后来声名远播 ,对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 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大多集
于 《杜工部集》。
四、赏析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 《登高》诗 ,于公元 767年创作。
该诗作于公元 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
阀又乘时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 ,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 ,杜甫失去依
靠 ,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 ,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 ,却因病魔缠身 ,在云安
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 ,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
在这三年里 ,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 ,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 ,他独自登上夔州
白帝城外的高台 ,登高临眺 ,百感交集。望中所见 ,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 ,引发
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 ,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 ,就有了这首被誉为 “七律之冠”的
《登高》。
第 2 页 共 9 页
诗言志 词抒情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 ,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
有色 ,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 ,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
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 ,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 ,十四个字包含了
多层含意 ,备述了人生的苦况 ,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 ,形、声、色、态 ,一一得到表现。次联
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 ,好比画家的写意 ,只宜传神会意 ,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
情 ,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 ,护
病断饮 ,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 ,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 ,便跃然纸上。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 ,俯视奔流
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在写景的同时 ,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