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望长安话西京
西安是我的出生之地,也是我朋友众多的地方。在画家圈子里,王西京则是我最亲近,最交厚的一个。
西京温和敦厚,为人内向,他青少年时代甚至中年之后都并非一路鲜花、风调雨顺。他半生奋斗的路途上,坎坷远远超过了平坦。这也是我们相知相近,相互关怀的一个相通点。
西京生性酷爱绘画和文学,喜欢读书,涉猎极广,初中时代就做了相当数量的读书笔记,能借到的书他都要借来读一读。那时要搜寻到一些绘画资料相当不易,唯有便宜的小人书,成了他最初的摹本。说起绘画,我和他都是以临摹连环画起家,但他的勤奋、他的才华、他的业绩、他的成就,在同龄人当中,无人可以匹敌。
画界有些人似乎对连环画“出身”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殊不知中国的人物画大家中很多人都是同等出身。姚有多、颜梅华、程十发、刘国辉、冯远、施大畏都曾画过大量的连环画,至于贺友直、顾炳鑫、戴敦邦、华三川、王弘力等等干脆说就是连环画家。他们所受到的热爱程度,决不亚于当今那些“玉米”、“粉丝”追逐歌星的热情,只不过是时代不同形式不同罢了。
少年时代的王西京,几乎把所有的星期天都花在了图书馆、阅览室里,时间太短促,每每夜幕降临,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嗣后,他考上了西安美院附中,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他就白天晚上拼着命地画,恨不得再生双臂,臂生双手,恨不得一天四十八小时。星期天同学放假回家,他却带着干粮,背着画夹,沿着樊川的原坡、田埂、渠岸和村庄步行写生,苍天所覆,大地所载。几十里往返,皆生活也。这些点滴积累,这些早年劳作,为他今天的辉煌,打下了最厚重的基础。在“十年浩劫”中,有的改行了,有的消沉了,有的赶时髦了,他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凭着矢志不渝的热爱,悄悄背着人们反复临摹了宋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卷》、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以及元永乐宫壁画……这些临摹的成就反映在他日后的创作成果上。对他的“线”中国画的灵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朋友们怂恿我在北京搞一次“藏画展”,我便拿出了长安画派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张义潜、王子武、王西京等人的几十幅作品。我特别感谢西京,当时他正在创作钟馗和大批历史人物,为这个展览,他特意送给我几件精品,为那些展览增色不少。也正是那个展览,让不少人大吃一惊。使北京画坛初步认识了年青的王子武和王西京。西京的那几件作品,不管现藏于谁的手中,都堪称画坛经典。
一九八四年我写石鲁传完稿,几家报刊开始连载并准备出书,我找到西京请他为这本书作插图。他那时还在报社,每日忙乱不堪,但一口答应,没有几天工夫六幅插图完成。我接过来一看,这哪里是插图?每一幅都比四尺三开还大,简直就是一批精美的国画作品。后因与石家有约,迟迟未能出书,我选其中一幅用做《东方艺术》杂志封画。二十一年过去了,今年如有幸出书,虽迟一些也可对西京有个交待了!
一九九一年,我到海南主理海口的一家国企艺术公司。王西京千里之遥,第一个赶来给我捧场,此时的西京已身价百倍,书画行市极为走俏。他来到已很给面子,哪里还有非分之想,不料西京主动提出要给我画几天画。去三亚走马观花匆匆转了一圈,回来后立即实施。大大小小真的给我画了十几张,不但应酬了各级首脑,还留下几幅给我。我不知说什么才好,西京知我创业艰难,是真帮我来了。随后自庚延、郭子绪、柴建方、王朝瑞陆续赶来倾力挥毫,让我在海南岛站住了脚。
一九九五年,新华社海南笔会,我列请了十六位成就卓著的画家名单,第一个就是王西京,这不仅是按姓氏笔划排列,而从心里他也是我所邀请的第一个著名人物。不巧的是正值笔会时日,他出车祸受了点伤,未能成行。然大报小报、广播电视已铺天盖地的宣传出去,我也只好拿出手中仅有的西京藏品支撑局面。笔会结束,我的藏品也散失殆尽。嗣后,西京稍有好转还是赶到海口,我个人虽受损惨重,心里却有说不出的安慰。
光阴荏苒,瞬息之间我们似乎都老了,其实真老的是我,他绝对不老。那不仅仅是他比我小五六岁,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态不老,笔下不老,他还远不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时候。他对老朋友的真挚感情依如当年,时时处处青春如昨,常常令我感慨不已!
记得有一年我去西安。正逢召开“人大”,想到他要开会,便没有告知他,临走和炳南、张山等朋友一起吃饭。正要动身去酒店,炳南递过手机说:“西京找你!”我接过电话未及解释,他不高兴地问:“来西安怎不告诉我?”还悬不等我开口又说。“你现在就过来。我在画院等你,咱一块吃顿饭。”我不好意思地说:“人太多了。去了不好招架。”他问:“人多是多少?”我说:“有一二十个呢。”他说:“都过来,摆两桌不就行了!”我把西京意思说给张山、炳南,他们说:“既是这样,就听西京的,不然他要怪罪我们。”于是我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了过来,西京早已安排好了两桌酒宴,宴席未及一巡,西京女儿抱了一瓶“茅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