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向教育博客深处漫溯…….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教育博客深处漫溯……   4月17日 晴   时常在同事们围作一团抱怨教师穷、教学繁、教育难的时候,我却在教育博客深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时而欣赏精美的博文,时而品读简短的留言,时而发表个人的见解……每每被一段幽默的留言逗得开怀大笑,时时因一则犀利的评论拍案叫绝。于是,轻轻一点,便又迈进了另一番天地。就这样,在曲径通幽的博客世界里渐行渐远,“教育”这个词汇便越发地有了情趣,有了意境,有了色彩……   给《湖南教育》的一次投稿,我意外踏进了教育学博士、杂志副主编黄耀红的教育博客。忽逢一片语文教育的桃花源,“渔人”甚异之!从此,这里成了我探寻教育真谛、思考语文教学的精神家园:不断更新着的,一篇篇入情入理的精美教育博文,如一座座醒目的路标,引领我在语文教育的征途上跋涉。鲜活、灵动、多彩的语言如园中百花,常让我流连忘返;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理论表述,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我常常将其中的博文打印几份,置于床头、办公桌、公文包……一有闲暇便随手抽出文章揣摩一番。诸如《返璞归真话“语文”》《语文教学:把孩子引向哪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等博文,我几乎已经烂熟于心。   在这静悄悄的博客世界里,一场因我而起的学术论争,曾让我的心潮几经浮沉,甚至产生深深的自责而不知所措――   黄老师的一篇博文――《这样的语文课,何如?》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这是黄老师到基层讲学,上的一堂示范课实录。透过无声的文字,我仿佛已置身于那节精彩的语文课堂。一次次反复琢磨这节课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成功的原因。深思熟虑一个星期后,以《教学无痕 活动有声》为题写了一篇思考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两周后,《中国教师报》“新课程”版茅卫东编辑给了我回复:黄老师的这堂课,有点想法,这个稿子再放放,下周定。心开始激动,也开始期盼。耐心等待了一个星期,没见茅老师的下文。于是通过邮件询问茅老师结果,茅老师很快给了我答复:我去黄老师博客上查了一下,感觉课堂总体不错,但有些地方存在点问题。我在自己博客上写了个挑刺的文章,欢迎指正。   些许的失落并没有影响我的兴奋,急匆匆打开茅老师的博客:我折服于报人对中国教育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篇4000多字的课堂实录,他在字斟句酌的基础上作了极为详细的理论评析。他完全可以轻飘飘地告诉我,稿件不拟采用,根本用不着这般费心劳神。我更折服于报人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对课堂好的评价就是“整体感觉不错”,接下来全是挑刺的文字。与各层各级公开课教学中“唱赞歌”式的评课完全是两种风格。我仿佛进入“大观园”一般,用好奇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一切──这里高朋满座、谈笑风生,这里论辩激烈、精彩绝伦……霎时间,相见恨晚之情油然而生。   没过多久,黄老师分上中下三个篇幅,在自己的博客上对茅老师的挑刺给予了一一回应,言词尖锐且有些咄咄逼人。我的思想在接受着狂风暴雨般的洗礼,我的心脏也在开足了马力跳动。我的一篇文章,竟然引发了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南北大争论,实在始料未及。我顿时像个惹祸的孩子一样,不知如何是好。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奔走于两家博客之间,忐忑不安地静观事态的发展。   黄老师的一封邮件,终于让我如释重负:谢谢周老师!因为这篇(黄老师的《对茅卫东给黄耀红老师挑剌的回应》――笔者注)文章,茅老师跟我在QQ上聊了,感觉一见如故,没有任何不快。   我多虑了!学术争论本不该拐弯抹角、遮遮掩掩,为人处事理当仁慈友善、宽厚为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茅老师的一句留言说得好:文字(博客上的辩论文字。―――笔者注)都很完整,大家读了有启发就好。是的,亲历这段过程,思考最多、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我。其实,那些在博客上留言或浏览的老师们何尝不是其中的获益者呢?我作代表向两位老师鞠躬了!   撑一支长篙,我已经划向了教育博客的更深处,朱永新、李镇西、余映潮……一位位教育家的博客天地,成为我教育生活中不能离开的一道道宏阔景观。渐渐地,也萌生了写的冲动,悄悄地建起了自己的教育博客。一年多来,不停地读着,写着,思想变得活跃了,教育变得有趣了,语文变得更有灵性了……去年一年,竟然在《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类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20多篇。   在教育博客中漫溯,让我们一同在星辉斑斓的语文世界里放歌……   江苏东台市农场农干桥学校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