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醒来时,看一座城市等.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醒来时,看一座城市等   在新界,美丽的风光令人流连,有许多东西都值得回忆。那个周末,恰好在新界的大雾山下一个旅店过夜。夜里,一场入夏以来罕见的暴风雨,在睡梦中不约而至。   在路过大雾山底下的一条柏油小路时,远远就看到了路中间横着“禁行”警戒,我们轻轻地靠路边停下。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小路不远处,一位穿警服的警察,正弓着腰,用钳子抢修山体旁一处被暴雨冲刷坏的防护栏。他看见了我们后,迎面走来。友好地向我们道了声“早安”后,微笑而谦恭地向我们介绍:“我是这带的警长。很抱歉,前方山体滑坡了,给您带来了不便。”   我们并没有正面地回应他的话。看着他一身的泥浆,我们怔怔地反问:“你,是警长?”没想,他却歪着头,憨态可掬地说:“我,不像吗?”他或许是看出了我们的疑惑。   他们随和地对我们说:“今天是周末。这么早,大伙一定都在休息。我真不忍去打扰他们的美梦。我就住在这附近。我早早地过来巡查了一遍,目前没发现什么大碍。”接着,他热情地为我们画了张往返城区的草图。   沿着草图清晰的标向,一路上,那位憨厚的警长,不时在我的脑海闪现,他的那身泥水,他谦和的话语,尤其是那句“我真不忍去打扰他们的美梦”,还有那个“大伙”,很温暖、很舒心……   新界的公交站,有一个很特别的设计,就是在长椅旁,均有一个精致的小报台。   每一位候车的人,他们在公车来临前,都会庄重地取一份自己喜欢的资料,坐着或靠着,悠闲地阅读。如果在你的候车时间里,无法完成你的阅读内容,你也不必着急,你完全可以带上你的读物,在公车上继续浏览,等到了你下的那个站台,你再把它放回该站椅边的报台里。   我记得与一位从新界回来的朋友聊天时,他感叹说:“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份报纸,更是让我们阅读了一座城市。”   是的,我很赞赏他的这种说法。一座城市的文明,首先是这座城市人的心要澄明,它的体现往往是落在一种入微的生活细节上。我们都在追求持久的和谐感,不是来源于几个创造性的大手笔,而是来自于无数精致小事的组合。譬如:一份报纸,一个温暖的警示牌,一位“不忍打搅大伙”的警长……   曾经读到一个诗人所写的一句诗:醒来时,看一座城市。这或许是诗人的一种遐想,但我想,它更包含一种人的愿望。   在这里,每一天清晨,当你推开窗户,它的天空,总是那样的清澈、辽远;它的空气,永远是清新、宜人。      青藤书屋的诉说 何永超      绍兴的青藤书屋,是明代戏剧家徐渭(徐文长)的故居。徐渭是个传奇式的文人,一生以“一尘不染”的理想境界自律,除专于戏曲外,又工于诗、文、书法,同时被推崇为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他才华横溢,然而毕生不曾做官,毕生潦倒愁苦。中年精神备受打击,曾一度疯痛。这样一个才子,留给后人许多可仰可叹的故事,青藤书屋也就成了后人向往的地方。   今年深秋,我得机缘游绍兴,终于来到仰慕已久之处,窥探当年徐渭“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的闲适地。   这是位于前观巷大乘弄的一幢黑瓦白墙的普通民居,远远望去,鲜明夺目。整座院落,占地不足两亩,内中江南庭院布局惹人流连,虬藤、疏竹、蕉丛、山石、曲径、天井、水池,似乎各适其适,暗示当年主人的精虑心计。脍炙人口之处,是这院落没有正门,只能从一小腰门进入。有人说,这是主人落拓桀骜的象征,一如他傲然侧身而立,从不理会旁人。此番设计,真是太个性化了。   门上,悬挂明末大书画家陈洪绶的手迹:青藤书屋。听讲解员说,陈洪绶曾慕名到绍兴,在此寓居多年。以后又有数人来此居住,但院落一直保持原貌,成了一段脍炙人口的轶事。墙上嵌有一块碑碣《重修青藤书屋》,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依据。上面写着:“书屋为陈氏所有,面敬礼先生如故。凡酬字堂、樱桃馆、柿叶居诸胜,悉为补缀,顿还旧观。”抚今追昔,感叹再三。联想徐渭所写《酬字堂记》,谈到这座房子来历,他曾为绍兴重建的镇海楼撰写了文章,获“禀银二百二十两”,于是买下此地。房子虽旧,但“有屋二十有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木之类:果、花、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随后再作经营,得以在此“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卖文为生,古人有这番乐趣!联系今人今事,真是自叹弗如了。   腰门里面,正房和厢房前后接连。正房前面是一个小天井,种着南天竹、芭蕉等花木。厢房后面也是一个小庭院,声名在外的天池和青藤,就在这里。徐渭自号青藤,就是以此命名的。现在,正房内陈列着徐青藤的书画作品,厢房则布置为一间雅致的画室,厢房内挂着徐青藤的肖像。只见他相貌阔额明眸,配以皂袍方巾,一派风度,文人气质盎然。画像两侧的自撰楹联日:“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内容属自嘲之意。我想,这大概表示他愤世嫉俗的反叛精神吧。人生艰辛,道路坎坷,其哀愤之隋尽在其中。   仔细观赏正房厢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