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丽江
一
去丽江,一个人。
行囊里,只塞了一本书,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喜欢她的行走,比喜欢她的文字更甚。这辈子,我不能像她一样走遍万水千山,但我将尽可能地,把我的足迹,印到足够高、足够远的地方去,譬如,丽江。
从上海坐飞机到昆明,再从昆明转车去丽江。车子抵达丽江时,已是午后。有人欢呼:“丽江到了!”一车的人。兴奋起来。
我从旅游大巴上跳下来。半路上认识的上海一家人,在我身后叫:“要不要跟我们一起走?”我冲他们笑着摆摆手,我说:“不用,我自己一个人走。”是的,我要一个人,看丽江。
眼前,是鳞次栉比的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黛青的瓦,木质的门窗,檐角翘翘的,像鸟翅张开,欲飞。有水绕房而走,让人有一刻恍惚,以为置身在江南某个古镇。天空很矮,云朵像一群一群的白鸽,憩息在人家的房顶上,仿佛一伸手就能够到。
我深深呼出一口气,丽江,我来了。
不辨方向。我也不去管它东西南北了。跟着脚步随处溜,每一处都是风景。我想起小时玩过的万花筒,轻轻一转动,都有繁花似锦。
花还真是多。远远一丛三角梅,从一片院墙上,流光溢彩地泼将下来,花朵累累。还有月季和早菊,开得艳丽缤纷。家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一种两种颜色衬着,活泼与优雅,就这样绝好地搭配着。“古城无户不养花”的传说,看来不虚。
客栈多,多是古色古香的。名字叫得诗意纵横,什么“等你”、“转角微笑”、“一米阳光”……据说都是外地人来此开的。外地人到了这儿,爱上了,不愿走了,于是就来此居住下来,租了当地人的房,开了客栈或店铺。
我顺着水走,往人迹稀少的地方去,我以为人迹稀少的地方,往往会有奇遇。真的就遇着了,木质的门楣,上悬“缘兮”两字,很禅意。四合院,小天井,里面花草葱茏。门大敞着,对谁都不设防的样子。进去,四周转一圈,无人。我弯腰嗅一盆菊,菊开得大朵,粉脸笑盈盈。突然从一间屋子里走出主人来,一对小夫妻。他们含笑招呼我:“来啦?”仿佛我是回归。我颔首:“哦。”再不愿移步了,就是它了。
女子引我上楼。楼上小客房,精致。阳台的茶几上,摆着新鲜的水果:梨,还有香蕉。几本时尚杂志,随意摊在藤椅上,仿佛我在这里住了很久。
女子眉目清秀,她给我泡上茶,浅浅笑:“累了吧?你先息着,有事叫我们,我们就在楼下。晚饭若愿意跟我们一起吃,提前说一下,我们给你准备。”
我笑着道谢。
坐定,一颗倦怠的心,安静了。一水之隔,对岸也有这样的客栈,风吹起它的纱帘,梦境一般。远处,有隐约的山,绵延起伏,我猜那里是玉龙雪山。我也知道,不远处,金沙江在奔腾。而无数的小溪流,则奔流在这个叫丽江的古城的街道上,穿巷入户,成为古城的血液,一年又一年,不息地流着。
二
去古城著名的四方街。我走出好远了,客栈女主人突然追出门来关照:“你顺着水走,就不会迷路。”
四方街是古城的心脏。像个巨大的四合院。街道全用五彩石铺砌,晴不扬尘,雨不积水。潺潺流水,不离不弃地伴着街道流,流向四面八方去。那里,延伸出众多街巷,星罗棋布。据说这是当年纳西族首领木氏,按其印玺形状所建。而当年的茶马古道,是把这里当驿站的。
我的脚步轻轻踩上去,我的脚下,有历史暗流汹涌。八百多年前,这里商贾云集,马声嘶鸣;八百多年后,这里店铺林立,人头攒动。历史和现实,就这样欢喜地重逢。
街上的店铺里,多的是卖银器的。十块钱可以买副银手镯。五块钱可以买枚银戒指。从没见过那么多的银,在天光下熠熠闪光,满天地都是。仿佛全世界的银,都汇集到这儿来了。
走过一家店铺,再走过一家店铺。有打银器的师傅,正在店门口操作,小锤子轻轻敲起再落下,一枚银戒,转眼成了。他用锉刀细细磨。我站一边傻看,问:“是真的银吗?”这话问得颇不礼貌。他却答得一丝不苟,说:“当然是真的,都是纳西族人自家的银。”
却不是纳西族人,而是浙江人。十来年前就来此做生意了,越来越爱上这个地方,于是在这儿买房,并接来全家老小,融入丽江,成了丽江千万条小细流中的一股。他伸手一指左右店铺,笑说:“这里好多都是外地人呢。”
眼睛眺过那片房子去,远处,山与天齐。想当年,它从这里,沿着茶马古道往外去,驮了茶叶和药材,换取外面世界的盐和布匹。而现在,外面的人,从四面八方走向它,寻找当年的足迹。人生真是一个奇异的圆圈,历史何尝不是?
我买了一大堆的银饰,脖子上挂着,手腕上佩着。甚至挎包上,也给挂上一件。丽江的天空下,我整个的人,银光闪闪。
三
去木氏土司府,它是丽江古城的“大观园”。
不认识路,正拉住一人问,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个小孩来,大声对我说:“我知道。”
应该是当地的孩子,黑、瘦,两只眼睛却黑葡萄似的,异常有神。他的肩上背着一个网兜,里面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