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收藏家的品牌.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收藏家的品牌   一      文物收藏者有很多种,有的挥金如土,盲目追求藏品的经济价值,而从不着眼藏品的研究,做一个纯粹的“保管员”,到头来换回满屋子赝品和次品,金钱上的损失不消说,精神上的打击则更甚,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和他的藏品最终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记忆。另一种收藏家对心仪的藏品也是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但他们更注重藏品的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不断地学习、淘汰,去芜存菁,藏品不多却几乎件件皆精,既保护了珍贵的文物,同时最终亦成为收藏大家。人们一看到他或她,就会想起此人拥有或者曾经拥有什么名品重器,再或者看到某重器名品,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他或她,也就是说,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与物结缘而永不分离,这种由人及物、因物及人的收藏佳话,在近代中国收藏史上并非罕见。我就见过这么一件珍贵的玉器,这么一个奇怪的收藏家,说他奇怪,就因为在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只拥有一件令人艳羡的国宝级玉器。      二      认识刘君大约是在十七年前的事了,那时在位于香港湾仔庄士敦道的天地图书店,刚新进了一批精美的文物参考书,人头攒动中有一衣着朴素老者不时于书架上取书翻阅,看得津津有味,攀谈后得知对方姓刘,喜爱收藏古物。看他举止言谈高雅,见解独到,顿生景仰之心,遂相约他日到其府上拜访求教。见面当日,按照惯例原以为会看到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的藏品,谁知在一番寒暄过后,刘老只是轻描淡写地从卧室里取出一个异常精美的锦匣,打开后赫然是一件古怪的玉立人(图1)。玉人呈扁平状,圆环首,叉腰,直立于一长条上,最奇特的是人头上还趴着一微张口翘尾、拱背侧身的动物,身体与人首上半部合而为一。人形的颈、腰与双膝间各刻一横弦纹,余皆光素无纹,两面造型、纹饰一致。玉质深绿带灰,两面皆有深浅不一的褐黄沁色,上面零星散布着俗称“金银渗(沁)”的物质,金光闪闪,皮壳风化自然,十分温润。“这不是卑南文化的玉人吗?”我不禁脱口而出。卑南文化是台湾东部地区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件人形玉器的正式学名叫“人兽形玉器”,大部分学者根据形制又称其为“人兽复合式玉?i”或“人兽形耳环”,目前只发现于台湾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圆山文化(台北芝山岩遗址,距今约2000~4000年左右),及卑南文化(台东卑南遗址,距今约2300~5300年左右)。据《台湾史前时代人兽形玉?i耳饰》(宋文熏、连照美著,原载《考古人类学刊》第44期,1984年)一文所收录,才只有14件(其中芝山岩遗址11件,卑南遗址3件),都是私人收藏和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采集所得(图2A、2B),其头顶动物的独特形象,据古方先生研究,认为与动物崇拜有关,“动物崇拜导致了图腾崇拜,而图腾符号则往往是人兽合一的形象”(见古方《台湾史前时代人兽形玉器的用途和宗教意义》,原载《考古》996年4期第365页)。这种头顶动物的形象,不仅习见于中国境内其他同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还见之于岩画上(图3A、3B)。山东省泰安市博物馆亦收藏了一件名“龙凤冠人形玉佩”的玉器,据说明文字认为其头顶为冠,可是从偌大的“冠”形物米看,不仅比例失调,且毫无美感可言,故应不是冠,而是新石器时代头顶动物的遗风和演变(图4)。         卑南文化人兽形玉器真品且不说如凤毛麟角,就是仿品也不多见,这可是我第一次在民间零距离接触。刘老见我激动不已,点了点头,转身坐在沙发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紧闭双眼,好像在回忆一段无言的往事。临别之际,我问刘老是否可以割爱,或者还有其他的卑南文化人兽形玉器可以让我解解馋,回答是“只有这一件,恕难如愿”。既然如此,也不好再说什么,但我还是再三请求:“今后如有意出让,我定是最好的下家”,刘老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可惜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当然还有那件令人牵挂的玉人。      三      今回想起这件稀有的卑南玉人,以其高达23厘米的尺寸而言,足以在已知的同类器中傲视同群,考已知卑南人兽形玉器中,脚底横棒下有带榫或不带榫两种形式(图5);其与圆山文化人兽形玉器脚底四样,据前引古方文中“其与圆山文化人兽形玉器脚底四榫,应同作为嵌固于某种器物之上的‘插头’,类似木构件中的榫头。……故此,人兽形玉器的用途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嵌插于木质或骨质器物上,便于固定膜拜或持举、并带有宗教意义的玉质神器”。以刘老所藏玉人尺寸之臣,当可作为辅证。另,习惯上把这种人兽形玉器定名为“块”,似乎仍有讨论的必要。古玉,特别是史前古玉的用途,往往由于年代久远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素,某些器物因形状“古怪”而难以与后世连接,故引起种种猜想并不足为奇。如良渚文化的冠形玉器,学术界就曾有过“发饰”、“钉缀于衣服上的饰件”以及“巫觋所用的一种法器”等多种论调,直到1998年8月浙江海盐县周家湾遗址出土了一件良渚文化象牙梳,在梳背上镶嵌一件这种玉冠形饰,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