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林语堂猜想.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语堂猜想

林语堂猜想 一   北人更有政治军事秉赋,南人更有商业经营才能;北人经商略输文采,南人从政稍逊风骚。“林语堂猜想”也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从更大的范围看,北半球各主要国家的居民,似乎也都是北人严肃而南人活泼。北方政治军事强大,而南方经济文化繁荣。两者对比如此鲜明,让人不禁联想起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的千泓山泉、万朵云霞。   在这方面,典型的岛国——英国和日本情况差不多。眼下日本经济最活跃的城市集中在南方——北纬34度到36度之间的东京、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福冈,而36度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几乎可以称为“经济蛮荒地带”;英国也一样,经济主要集中在北纬50度到53度之间——伦敦、利物浦、伯明翰和曼彻斯特,53度以北同样可以称为“经济蛮荒地带”。   那么德国呢?当然,北方的柏林、汉堡称得上严肃刻板,而南方的慕尼黑、法兰克福则生动活泼。我们都知道德国的首都是300万人的柏林,却很少有人知道,欧洲的经济首都是60万人的法兰克福!   美国也值得说道。以费城、波士顿、芝加哥人为代表的北人如此严肃,正与亚特兰大、洛杉矶、迈阿密人为代表的南人如此活泼形成鲜明对比。那么,100多年前南北战争以北人胜利告终的结果也就不足为怪。今日美国经济重心以每年27英里的速度稳步向以佐治亚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为代表的阳光地带移动,也毫不奇怪。   当然,最典型的还数南越北越、南韩北韩。   一条分界线,北纬17度线曾将越南一分为二,越南统一30年后,任何访问者都会同意,北方的河内非常像北京,厚重少文,做事一板一眼,而南方的胡志明市特别像广州,灯红酒绿,千姿百态。   至于南韩和北韩在此就不必赘述了。   二   前面讲过,我国也是南方活泼,北方严肃。改革开放南人“敢闯”,而北人更“稳健”。   那么,放到更小的范围来观察,一个省区之内是不是也存在“南人”“北人”现象呢?苏南人与苏北人、温州人与杭州人、厦门人与福州人、广州人与韶关人、西安人与延安人,这中间似乎也有“敢闯”和“稳健”的区别。   当然,对比最鲜明的要数苏南苏北人。   “您在苏南放一只鸡,不用去管,它第二年变成一只羊,第三年变成一头牛。”一位到北京做“跑部运动”的苏南官员不无炫耀地对笔者说,“如果您在苏北放一头牛,同样不管它,第二年就会变成一只羊,第三年变成一只鸡!”   苏南人的确值得夸耀,改革开放20多年,苏锡常各县市差不多都进入中国经济超级明星行列,许多苏南企业都有三年“鸡变牛”的辉煌。   其实苏北人也干得不赖,也涌现了一批“鸡变牛”企业,只不过相比之下,仍有“小巫见大巫”之感,而生“既生瑜,何生亮”之慨。   改革开放20多年,“鸡变牛”的故事太多了,“牛变鸡”的事有吗?大概没有了。但此事在“文革”中的确发生过,一位财政部离休官员曾对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敬爱的周总理听取西北贫困地区的报告,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指示我们一定要拨出专款用于‘三西’扶贫。我们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温暖送到了那里:每个群众一套绿军装,每家一头驴、一辆驴车,还有粮食和被褥。第二年,又随团到‘三西’检查扶贫工作落实情况,结果让我大吃一惊:驴和车已大多被卖掉换钱花了,只有军装还穿在身上——开村民大会时,我发现下面黑压压站了一群‘败兵’……太恐怖了!” 那么相比之下,“南人”比“北人”更善于经营,于是东南和西北开展了县市“联姻”、企业和党政领导干部相互交流的活动。这种交流效果如何呢?手边缺乏量化的统计资料,不敢妄下断语,但整体感觉是不太理想。一次访问“三西”,笔者向有关人士询问江浙企业家的工作表现,一位负责人轻蔑地说:“基本都走光了——尽玩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什么厂规厂服、定岗定员,企业效益不怎么样,钱倒花出去不少……最后自己也觉着过意不去,只好卷起被窝走人。”   “哎,怎么说呢?”在另一个场合,一位曾在西北挂职的苏南副县长辩解道,“那里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等级森严。你投下去一块石头,泛起一阵涟漪,很快就归于平静。作为主抓经济的副县长,我在那儿工作一年的唯一业绩就是成功地引种了南方生菜……”   耐人寻味的是,2000年前情况并非如此,或者说正好相反。“天水、陇西、北地、上郡……畜牧为天下饶。……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十分之三;然量其富,十居其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总之,楚越之地……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时代,西北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三,财富占全国十分之六,而东南沿海的主要特点是民众懒散,普遍贫穷。那么2000年沧桑,强弱易位,勤劳勇敢的西北人变得如此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东南人则变得如此聪明能干,让人一咏三叹。   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认为,中国“南人”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