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高效整合与测评新人教版选修.docVIP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高效整合与测评新人教版选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高效整合与测评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439年,北魏在政权林立的北方能够统一黄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 A.向农业定居过渡,成为当地主要居民集团 B.北魏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C.统一符合当地人民的愿望 D.统治者个人作用 解析: 在政权林立的北方能够统一黄河流域主要缘于北魏政权的逐步强大,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答案: B 2.“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魏统治者在战争中让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统治者战略战术不当 B.其他族人民作战勇敢 C.北魏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 D.北魏的部队战斗力强 解析: “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 答案: C 3.北魏孝文帝曾经对一种制度实行的效果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这指的是(  ) A.均田制的实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三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C.整顿吏治增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是比喻中央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这是推行三长制的积极影响。 答案: B 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说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答案: A 5.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 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 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④政府的收入增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应从其目的、内容和结果上理解其作用,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 D 6.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反映出(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解析: 黄河流域的战乱,曾使洛阳遭受严重的破坏。“衣冠士族”“礼仪”等反映出洛阳的发展水平已非常高,这是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结果之一。 答案: A 7.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8.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  ) 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 D.倡导严刑峻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两次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统一奠定基础,所创立的一些制度分别为后世沿用,但北魏孝文帝改革没有严刑峻法,D项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正光(520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 ——《魏书》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8分)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6分)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未改其姓”说明了民族间的差异和矛盾。改革措施比较简单,只要识记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