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如何诗意地栖居 一、调研背景 (一)调研课题的提出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自然中。”然而,什么是诗意地栖居?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诗意地栖居?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访了上海田子坊、城隍庙以及苏州园林,试图在这些充满艺术的生活中,寻找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之所以选择上海田子坊、城隍庙以及苏州园林作为我们“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小组的调研对象,主要是因为,它们带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包含自己独特的内涵。在田子坊里,我们能够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一次精神之旅。城隍庙是上海最具传统特色的文化汇集地,海派文化便从这里静静流淌出来,成为上海一种无法名状的魅力。苏州园林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现实结晶,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我们试图通过对它们的调研,探讨在当今时代寻求诗意栖居途径的可能性。 (二)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1、田子坊 一走进“田子坊”的小弄内,便有一股热流向你赴来,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同时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 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仅是摆设,还真能升火,在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谈论着艺术的创造,你的灵感一定会有最好的发挥。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 2、城隍庙 在上海地区众多的道教官观中,城隍庙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相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它“始建于宋代,原称淡井庙,因供奉华亭城隍,故又称华亭城隍行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虽屡建屡毁,但其殿宇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整个殿宇宏伟,飞檐耸脊,气势庄严。 城隍庙位于以其命名的旅游区内,庙门外的上海老街,一百多年前就已汇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钱庄、酒肆、茶馆、戏楼,成为上海闻名遐迩的商业闹市。现如今,鳞次栉比的店铺,让人应接不暇;摩肩接踵的人流,热闹非凡;香气四溢的各式小吃,使人流连忘返;还有那街边店铺中播放的“金嗓子”周璇一首首带有颤音的老歌,把人带入七十年前的上海滩。 3、苏州园林 世人旧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苏州也一直凭借典雅悠久的园林艺术闻名遐迩。 自春秋以来,苏州便成为名闻江南的重要城市,人烟阜盛的经济环境和水木明瑟的清秀景致,成就了它精致诗性的文化内涵,也为历代文人建园筑林,悉心经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方寸天地这一风雅传统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调研的时间 2011年7月12日-2011年7月19日 二、调研实录 (一)田子坊 小雨淅沥的午后,我们一行前往田子坊,试图在这里寻找艺术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物质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提炼产生另一种物质,艺术的生产充分把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我们原以为在田子坊里,生活既是一种创作,也是一种艺术。中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闪烁着光和热,使得田子坊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机遇、新的飞跃,它正逐渐走向世界。我们原以为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诗意地栖居的真谛。 但是,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在走访田子坊的时候,我们走进一间摆满精美刺绣艺术品的房间。屋中一位苗族刺绣老大娘,身着朴素青布衣,梳着端庄的高发髻,跟着两个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忙着针线活。看到我们进来,老大娘热情邀请我们坐下,并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刺绣功夫,老大娘微笑跟我们介绍旁边两个年轻人都是她的学徒,也只来了一个星期,我们看见其中一个学徒针线动作已然非常娴熟,不禁由衷赞叹。老大娘说刺绣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她都会在这里做做针线活,有时候也会带一两个学徒,教他们刺绣的功夫也让他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心做些自己喜欢的手艺活,生活自是舒适自然。听老大娘一番介绍,大家都若有所思,在这样一个利益熏心的社会,很多人为了生存疲于奔命,老大娘却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在贫乏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让内心充盈而和谐,确实让人佩服。但是在我们准备离开时,进来一个游人打量着货架上的刺绣,询问老大娘刺绣的价格,这时老大娘起身为客户热情推销自己的商品,倒是把我们的告别忘在了脑后,走出门外,大家已不是进来时的心境,只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 苗族老大娘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田子坊里面,艺术与生活仿佛割裂开来。入住这里的艺术家追求更多的是艺术,而不是生活,真正的生活在这里被淡化了。然而人毕竟是社会性的群体,人离不开生活基本的生活设施,不可能靠纯粹的艺术过活。那么,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艺术,它们躲在哪里?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走访了城隍庙这个上海文化的发源地,这个上海普通老百姓最喜欢逛的地方。 (二)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600多年的历史沧桑,绘就了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