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与文化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舆情与文化建设

《网络舆情概述》 大纲 一、什么是网络舆情 1.舆情、舆情信息和网络舆情 2.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 二、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 1.自由性与可控性 2.交互性与即时性 3.隐匿性与外显性 4.情绪化与非理性 5.丰富性与多元性 6.个性化与群体极化性 三、网络舆情的主要存在形态 1.网络言论 2.网络行为 四、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途径 1.电子邮件 2.电子公告板 3.即时通讯 4.网络新闻及跟帖 5.博客、播客、维客等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舆情 C02:舆情信息 C03:网络舆情 原理和观点 K01: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 K02: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 K03:网络言论按照信息形态的分类 K04:网络言论按信息传播的分类 K05:网络行为的内容 K06:网络侵犯行为 K07: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方式 重要信息 I01:“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这一概念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和政治系教授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 I02:群体极化的定义: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I03:文字言论的传播方式一般是以文字形式在BBS、Blog、Wiki上让网民讨论互动 I04: 图像言论和多媒体言论在舆情表达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I05: 网民言论通过Email、IM、BBS、Blog、Wiki、Podcast、SNS等途径表达和传播 I06: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广泛、最成功的人际交流手段 I07:电子公告板是目前我国网民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最主要场所 I08: 即时通讯工具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聊天工具 正文 一、什么是网络舆情 1.舆情、舆情信息和网络舆情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舆情信息是通过物质载体记录和表达的,能够反映公众情绪、意愿、态度或意见的语言、符号、数据、消息,也包括那些以非记录形式存在的口头言论、表情、行为举止等。 网络舆情(internet public opinion,online public opinion internet consensus)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2.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 第一,作为网络舆情主体的网民(netizen)。中国网民是指在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其中包括通过计算机和手机接入互联网行为的网络使用者。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体,网民主体特征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网民是网络舆情信息产品的消费者,是网络舆情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同时又是网络舆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 第二,作为网络舆情客体的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社会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反应,包括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三类,又表现为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和社会活动等四种形态。只要公共事务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津津乐道,当刺激力足够大时,就会激发公众对该公共事务的心理反应,产生舆情。 第三,网络舆情受到时空因素影响。网络舆情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段内,并在一定的社会空间或网络空间中延伸。网络舆情的时空要素最重要的表现为其历史性及虚拟空间性,受到现实社会中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因素的影响。 第四,网络舆情构成中的表现形式,即公众在网络中体现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总和。网络舆情的产生往往表现为“刺激-反应”的心理过程,集中体现为网民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体来说,网络舆情中情绪的外部表现集中表现在网络语言中,如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意愿往往通过网络舆情中网民所表达出的各种期望、建议、要求及号召来表现。态度主要体现了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的不同方面,反映了对某种对象所体现的心理感受。意见则集中表现为语言表达,分为陈述性及倾向性两种,前者一般为客观事实的描述,后者则较多地蕴含了某种价值性评价或心理性倾向。 二、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 1.自由性与可控性 作为第四媒体,互联网传播具有明显的即时性和超越时空特性,扩大人们获取信息的自由度,也使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为人们提供发表言论的最大自由。同时,网络也是处于社会之中,网络舆情传播也要遵循“游戏规则”,隐蔽地受到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传播自由是有限的。 2.交互性与即时性 网络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信息传播通道。其交互性体现在网民与国家管理者的互动、网民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