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光致变色的研究现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光致变色的研究现状

光致变色的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光致变色现象的现象以及简单的机理介绍,并介绍了几种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类型,对其研究现状及应用范围作以简要描述,并对今后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在信息超高密度光存储方面的应用提出新挑战。 关键词:光致变色 光信息存储 分子器件 分子开关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对计算机应用要求的普遍推广,人们对信息数据传递与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高存储密度、高响应速度、可擦写的全光分子开关材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在空间上达到纳米尺寸,甚至原子尺寸;在时间上达到皮秒(10-12s)甚至飞秒(10-15s)速度响应的全光分子开关材料是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 光致变色现象最早是在生物体内发现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自然界及科学试验中都有发现,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现象然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由Hirshberg提出光致变色的科学意义。光致变色材料的特异性能给这类化合物带来广阔的、重要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和半导体激光信号相匹配,成为新一代的光信息存储材料[1]。 光盘是继缩微技术和磁性存储介质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信息存储系统[2]。它是通过激光束照射到旋转的圆盘(由保护层、记录介质层、反射层及基片组成)上,利用记录介质层所发生的物理和(或)化学变化,从而改变光的反射和透过强度而进行二进制讯息的记录。而近年来,可擦式光盘作为新一代存储技术已经在以无机介质为基础的磁光型和相变型材料上取得突破而获得实用化[3]。 到目前为止,研究得最广泛的光学记录介质是碲、锗及其合金材料[4]。但无机材料碲等存在很大的缺点。从80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始转向有机光存储材料。而有机光致变色存储材料当前的研究重点在于寻找具有高的耐疲劳性和稳定的写入和读出态。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的热点是用光致变色发色团作为开关,与其它官能团以共价键相连,如:荧光发色团,磷光发色团,磁性基团等等。这些新的化合物不仅在小环境内跟踪单个分子而且在分子尺度的光电器件方面也非常有用,而且有可能用作超高密度光数据存储的可擦式记录介质,在多彩显示器、光驱动的纳米级传动装置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 光致变色的定义 光致变色的材料早在1867年就有所报道。20世纪50年代Hishberg发现了螺吡喃类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现象并将该现象称为Photochromism”即光致变色现象。Hishberg提出光致变色材料应用于光记录存储的可能性之后,才引起广泛的注意。光致变色材料的特异性使得这类物质应用广泛,如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光信息记录材料等等。 图1 光致变色反应及其吸收光谱示意图 光致变色现象是指一个化合物(A)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获得产物(B),由于结构的改变不仅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光物理及光化学性质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光折指数,电折常数,氧化-还原电位,磁性,导电率等。 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射下或热的作用下,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a)有色和无色亚稳态间的自控可逆变化;(b)分子光致变色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反应,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在光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反应,也可导致颜色的变化,只属于一般的光化学范畴,而不属于光致变色范畴。3 光致变色反应变色机理 大多数有机光致变色物质对紫外线敏感,易变色,而受热、可见光又会使其消色。有机光致变色物质可分为两大类:正光致变色性(Normal photochromism)和逆光致变色性(Reverse photochromism)。若λ2〉λ1,称为正光致变色,其中A→B为光发色反应;B→A为光退色或热退色反应。B的逆向变化要伴随一些非可逆的副反应,这也是光致变色材料产生疲劳的原因。若λ1》λ2,则称为逆光致变色。引起光致变色的基本过程可以完全不同,例如金属氧化物或卤化物等无机化合物的光致变色通常是由杂质或晶体缺陷所造成.有机化合物的光致变色常起因于化合物结构的改变;如:(1)价键异构化;(2)键断裂(均裂或异裂);(3)二聚或氧化还原;(4)周环反应。 4 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类型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一类分子中含有光致变色官能团的材料,这类材料的光致变色性能来自于分子中含有的光致变色基团。光致变色材料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如按其变色机理不同,一般可分为七类:键的异裂、键的均裂、顺反互变异构、氢键转移互变异构、价键互变异构、氢化还原反应、三线态-三线态吸收。按热稳定性分类,光致变色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如螺噁嗪、螺吡喃、萘并吡喃等,此类化合物在发生变色后,在暗处即能发生热致变色回到最初的无色状态,另外一类化合物是热稳定的,如二芳乙烯和俘精酸酐。 目前,对有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