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习报告模板(新).doc

农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习报告模板(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习报告模板(新)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习题目: 普通的加、减法指令 姓 名: 柳继曾 系: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 级: 2011级 学 号: 116708013 指导教师: 吴浩 职 称: 助教 2013年 6 月 29 日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类 课程实习报告结果评定 评语: 能够参加课程实习,认真完成任务 (20分) 实习报告格式符合要求,内容完整 (20分) 流程图、电路图正确,文字叙述正确 (25分)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5分)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评定日期: 目录 1.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 2.实习要求 1 3.实习地点 1 4.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2 5.实验原理 2 5.1模型机逻辑框图 2 5.2指令系统与指令格式 3 5.3微程序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 3 5.4时序的设计安排 5 6.实验步骤 6 7.实验连线图与结果图 9 8.结束语 9 9.参考文献 9 普通的加、减法指令 1.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亲自动手,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得到锻炼,才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除此之外,《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习》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期间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内容:算术逻辑运算单元、通用寄存器单元、进位控制与通用寄存器判零、存储器和总线、微程序控制单元、堆栈寄存器、指令部件模块等内容。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实习要求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的一般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内容,算术逻辑运算单元、通用寄存器单元、进位控制与通用寄存器判零、存储器和总线、微程序控制单元、堆栈寄存器、指令部件模块。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习地点 明南副201实验室 4.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ZYE1603B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PC机一台 5.实验原理 在本设计中,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在各个模块实验中,各模块的控制信号都是由实验者手动模拟产生的。而在真正的实验系统中,模型机的运行是在微程序的控制下,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计算机从内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和与之相匹配的序列来完成,即1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5.1模型机逻辑框图 简单的模型计算机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微程序单元、堆栈寄存器单元、累加器、启停、时序单元、总线和存储器单元组成。 下图为较典型的实验计算机整体逻辑框图: 5.2指令系统与指令格式 实验平台内采用的是8位数据总线和8位地址总线方式,设计指令系统时,主要考虑的是指令的类型,寻址方式和编码方式。 指令类型包括算术/逻辑运算类指令、移位操作类指令(带进位或不带进位)、数据传送类指令、程序跳转指令(有条件或无条件)、存储器操作类指令等。寻址方式包括直接地址寻址、寄存器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指令格式的设定一般与机器的字长、存储器的容量以及指令的功能有关。主要包括操作码字段和地址码字段。本实验中操作码为8位,数据的传送单位为8位。 5.3微程序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 (1)微指令格式设计 微指令长24位,本阶段的设计任务是决定24位长的微指令是否分段定义,以及确定各段段长、决定各码位含义和有效性等。 由于模型机指令系统规模较小,功能也不太复杂,所以采用全水平不编码纯控制场的微指令格式。因为在本设计平台的硬件设计中,微指令长24位,所以最多有24位微操作控制信号可由微码直接实现。本实验计算机24位长的微指令,对应信号分别为:S0、S1、S2、S3、M、CN、AUL-O、EDR2、EDR1、RA-O、ERA、X1、X0、HALT、WR、RR、ELP、PC-O、IR2-O、EIR2、EIR1、RM、WM、MLD。 (2)微程序入口地址及后续微地址 当微指令格式确定后,就需要确定后续微指令地址。通常是先确定微程序分支处的微地址,因为微程序分支处需要进行判断测试。 微指令由ROM读出后直接给出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这个地址就放在微地址寄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