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厶::日7ICl、H2结果和讨论p.JF匕
2.1从表1看出,几种针剂活性炭的亚甲基蓝等常规吸附能力基本相当,但这几种针剂活
性炭应用于这种VB6溶液脱色时,表2说明脱色效果有较大差别。林化所南京科技开发总
公司生产的专用针剂活性炭,高于标准活性炭,而其他的针剂活性炭都低于标准活性炭,分
析其原因,林化所南京科技开发总公司的专用针剂活性炭的孔径一孔容分布更适合吸附这种
VB6溶液的色素.
2.2根据表3Rj极差大小,反应了各因素对VB6脱色影响程度,其投活性炭量(因素C)极
6.1.由此可知,各因素对脱色影响大小的次序为C—A—B,而且投活性炭量、脱色温度两
因素的极差数值相差不大,比脱色时间极差数值要大得多,相对而言,应为影响脱色效果的
主要因素,因此根据VB6生产脱色要求,从节省投活性炭量和能源消耗原则等考虑,在上述
范围内可选择出较适宜的投活性炭量和脱色温度以及脱色时间.,
活性炭对水源中藻类的去除试验
张天健1,张。绮2,赵人垮2,王国祥3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2.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210029;3.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
摘要:通过试验表明。化学法活性炭对受藻类严重污染的水源有很强的净化作用,藻类去除
率达98%,石油焦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对经水厂投药混凝沙滤处理后的水源。藻类去除率达
8l%以上.同时实验还考查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这对今后使用活性炭处理受
.藻类污染的水源有÷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藻类f活性炭;附着力+
由于富营养化的作用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使水源中的藻类大肆繁殖,对水源造成污染,
特别是那些用于饮用水的水源,一旦受到藻类的污染就会影响水厂的水质。活性炭是一种
优良的吸附剂,它除了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有机物外,还能利用活性炭中的少量大孔和
炭表面的附着力去除水中的藻类.本实验就是利用活性炭的这一特性对受藻类污染的水源
进行净化处理,并观察去除效果。
1水样的采集与活性炭的选择
采集了江苏某水厂的源头水和部分制水工艺点后的水作为试验用水,以观察活性炭对
藻类的去除效果。水厂各采水点见下图:
·77·
灯源头水T投药混凝一砂滤丁臭氧丁黜炭吸附T学f水.
采水点A 采水点B采水点C 采水点D
’(活性炭吸附仅是该水厂一套用于试验的小型装置)
水中的藻类属浮游植物,据有关资料报道,藻类的外型尺寸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
甚至更大,而这一尺寸已超出了活性炭有效吸附孔径分布的密集区.虽然活性炭也有10
pm的大孔,但只占总孔容的很少一部分,因此在选用去除藻类的活性炭时,一方面要关注
活性炭孔径的分布,另一方面必须注重活性炭的表面附着力,这两者是活性炭去除藻类的主
要手段,后者起的作用可能更大.此时活性炭的微孔主要是去除藻类污染水中的气味和色
素,根据以上原理,选用了糖液脱色力大于85%、对分子直径在1.0至2.8nm的物质有较
好吸附力的化学法A糖粉状活性炭,作为去除源头水中藻类的用炭.
经水厂投药混凝沙滤后的水;由于水中藻类已大幅下降,淡绿色已基本消除,所以选取
了石油焦和椰壳制作的物理法活性炭作为去除水中藻类的吸附剂。活性炭的粒度8至30
耳,亚蓝6mL/0.1
g,碘吸附700mg/g。与化学法粉状活性炭相比,这类活性炭对色素分子
的吸附能力较弱.
2试验方法与结果
称取以上活性炭各20 rain,然后静置2h,待
g,加到2000mL的采集水中,充分搅拌30
活性炭完全沉淀后,利用虹吸的方法取出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藻类的含量.检测的结果见
表1~表4.
表l源头水经化学法活性炭处理后水中的藻类与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司法考试要点..doc VIP
- ASME BPVC-VII-2017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 第七卷:动力锅炉维护推荐指南 国外国际标准.pdf VIP
- GB_T 17671-202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docx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十一章-教学系统设计.ppt VIP
- 高碳铬轴承钢退火缺陷组织及评级.pdf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形成.ppt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七章-计算机教育应用.ppt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八章-网络教育应用.ppt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十二章-教育技术学新兴研究方向.ppt VIP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