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_保护_的本质与原则.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_保护_的本质与原则

民间文化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贺学君 摘[要]本文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要注意区分 “保护”与 “保存”两个概念。 “保存”,重点 在 “存”,针对的主要是那些在现实中已濒临灭亡又无法继续传承的民俗事象。“保护”,以“养”为 目标,以生命、创新、整体、人本、教育、主体协调为基本原则,着眼于对象生命系统生态整体的保 养与呵护,意在推动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是人类面对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危机所提出的一 个拯救的 “关键词”。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本质;原则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14(2005)06-0071-05 当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与实践中, “保护”的主要途径,甚至以此代替 “保护”,那就不啻抓 经常出现 “保护”与 “保存”这样两个概念,并且往往在 住芝麻丢了西瓜,而且必将累及无辜,使那些本来还有 它们之间划上等号,认为 “保存”即是 “保护”,或者说 生命力的民俗事象受到损害,从而事与愿违。 “保护”的主要途径在于 “保存”。我以为这是一种误 而 “保护”,从根本上说,是针对对象生命系统生态 解,在行动上很容易导致有害的结果,需要认真加以辨 整体的保养与呵护。它以“养”为目标,着眼于对象的生 析。 命活态,意在推动传统的延续与发展。这才是非物质文 在我看来,所谓 “保存”,重点在 “存”,实际针对的 化遗产抢救的主攻方向。一个民俗事象,如果没有继续 更多的应是那些在现实中已濒临灭亡又无法继续传承 发展的可能性,那么它的消亡也是时代和历史的必然, 的民俗事象。它的做法应该是,调动一切现代科技手 并不需要感到可惜和悲伤 (当然对此还是需要用科学 段,尽可能把那些残存的活动内容全景式地采制下来, 手段将其作为资料加以保存和保留)。正因为如此,联 归类存档,最终是要为后人留下一份可资记忆的资料。 合国将是否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 这部分传统,从内容来看,从被记录保存的那一刻起, 遗产申请保护的重要条件。但限于认识的偏颇,我们一 就同自己赖以存活的生命机制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相 般在审视传统保护的时候,对对象是否具备持续发展 脱离,由动态转为静态,从而结束了生命流程。此种做 的可能性这一点,常常缺乏足够的重视,疏于研究和挖 法当然属于 “保护”中的一项措施,而且也自有其必要, 掘,只是习惯性地将目光盯住那些濒临灭亡的对象,以 不这样做将会对某些特定的遗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 为对它们的 “保存”就是 “保护”。即使对于那些目前尚 失。但这实在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其对象和效 具生命力仍在继续的传统,也仅以维持旧制原貌 “保 用都是有限的。倘若任意扩大它的适用范围,将之视为 留”为满足。应该说,这种理解与 “保护”的实质还有一 [收稿日期]2005-07-26 作[者简介]贺学君 (1945-),女,浙江宁波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 100735。 71 民间文化论坛 定的距离。 倘若不顾于此,舍弃对核心价值观这一灵魂的发掘与 我认为,“保护”,实际上是人类面对当今非物质文 保护,也就等于从根上肢解了它的有机生命,文化也就 化遗产的现实危机所提出的一个拯救性的 “关键词”。 不再是活的文化,所谓抢救和保护,也就会徒具形式。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多样性,保护的手段、措施 其二,创新原则。从逻辑上说,这是第一项原则的 也不尽然一致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