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细胞生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细胞生理

; 目的要求: 1、掌握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 2、掌握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3、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4、掌握肌肉收缩原理产生原理;第一节 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转运 membranous structures and transport of the cell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化学组成:;所有的膜脂质都是双嗜性分子;(二)细胞膜蛋白质;(三)细胞膜糖类;生物膜特征;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方式1.被动转运(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载体)、通道蛋白(通道) 2.主动转运 载体蛋白( 泵蛋白);1、以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2、以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1)经载体易化扩散(被动转运);(2)原发性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主动转运(钠-钾泵);;(3)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钾通道阻断剂 : 四乙胺 ( TEA ) 钠通道阻断剂: 河豚毒 ( TTX ) 钙通道阻断剂: 异搏定 (tetrodotoxin) 钠泵抑制剂: 哇巴因 (ouabain);(五)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2、跨膜信号转导路径 (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二、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 G蛋白耦联受体:最大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共有300多种; 配体种类多。 受体由一条7次跨膜的α螺旋肽链构成,膜外侧有配体的结合部位,胞浆侧有结合G蛋白的部位,通过与配体结合后的构象变化来结合和激活G蛋白。; 2、 G蛋白 : 也称GTP结合蛋白,是耦联膜受体与效应器的一种特定蛋白,由α、β和γ三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α亚单位具有鸟苷酸的结合位点和GTP酶活性。非活化的G蛋白在膜内与受体分离,其α亚单位结合一分子的GDP。 G蛋白可分四类:Gs、Gi、Gq、G12。;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受体构象改变,从而激活G蛋白,此时α亚单位与GDP解离,结合一分子GTP,并与另两个亚单位分离,继而激活下游效应器(酶或离子通道)。 ;; 3.G蛋白效应器:酶和离子通道 A、催化生成第二信使的酶: 包括: 腺苷酸环化酶(AC) 磷脂酶C(PLC) 磷酸二脂酶(PDE) 磷脂酶A2等 B、 离子通道:;4、第二信使: 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细胞内产生的信号因子,间接地把细胞外信号转入细胞内。包括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环-磷酸鸟苷(cGMP)和Ca2+等。 激活蛋白激酶或离子通道(靶蛋白构象变化)——细胞功能改变 ; 5.蛋白激酶:有100多种,分为两类; 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们可使底物蛋白中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B、酪氨酸蛋白激酶。 许多蛋白激酶是被第二信使激活的,根据激活它们的第二信使不同,又可分为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A,PKA)和依赖Ca2+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C,PKC);;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2、受体 – G蛋白-PLC途径 配体与受体结合  激活G蛋白Gρ;2、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三、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受体酪氨酸激酶 该类受体本身具有酶的活性,贯穿于膜的脂质双层中,其膜外侧有配体结合的位点,膜内侧具有酪氨酸激酶的结构域 酪氨酸激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一)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生物电(bioelectricity);一、细胞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一、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极化:把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膜的极化。;(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Bernstein学说);1、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和平衡电位 浓度差、电位差 离子平衡电位 K+平衡电位 90~100mV; 一般静息时,膜对K+的通透性比对 Na+的大100倍,少量Na +通过K + -Na +渗漏通道从膜外进入膜内,使RP实测值小于计算值。 3.钠泵的生电作用 每分解一个ATP,3Na+___膜外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