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

安徽省淮南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淮南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安徽省淮南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相应的表格中) 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问题时,只要物体的体积很小就能被看成质点 B. 第3s表示时刻 C. 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都是矢量 D. 在田径场1500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500m 2.(4分)自由下落的质点落地之前,第n秒内的位移与前(n﹣1)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A. B. C. D. 3.(4分)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能判断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 不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C. 小球在位置2的速度为 D.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4.(4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P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时刻受到外力的个数有可能为()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4分)李平同学拉单杠时,两臂平行握住单杠,在他两臂逐渐分开的过程中,某一只手臂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为()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6.(4分)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A. t2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 t1~t2的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最大 C. 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D. t2~t3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7.(4分)如图所示,中国三一重工的一台62米长的泵车,参与某次消防救火冷却作业,对泵车在水平面路面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地面对泵车的阻力不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泵车受到的重力和泵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车对地面的压力 C. 开车时要求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司机的惯性 D. 若泵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增为原来的2倍时,泵车的加速度将大于2a 8.(4分)如图所示,某小球所受的合外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外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9.(4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和斜面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档板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则有() A.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C. 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 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10.(4分)如图所示,两相互接触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现对两物块同时施加相同的水平恒力F.设在运动过程中两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N,则() A. FN=0 B. 0<FN<F C. F<FN<2F D. FN>2F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16分) 11.(2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且不能太短.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 12.(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通过观察沙堆的形成测出了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研究的过程如下:研究小组通过观察沙堆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由漏斗落下的细沙总是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圆锥体,继续下落时,细沙沿圆锥体表面下滑,当圆锥体的母线与底面夹角达到一定角度时,细沙不再下滑,如图所示.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小组得出结论:沙堆的形成与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有关.该小组只用一把皮卷尺就测定了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1)该小组必须测定的物理量是. (2)动摩擦因数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 13.(10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拖动后面的纸带,小车的加速度可由纸带上打出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某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