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性多孔钛的制备
抗菌性多尺度多孔钛的制备与表征 学号 姓名:张晓珂 指导教师:冯波 教授 2.测量多孔钛的孔隙率以及开孔隙率 2.测量多孔钛的孔隙率以及开孔隙率 3.SEM观测表面形貌 3.SEM观测表面形貌 4.比较单层多孔钛和双层多孔钛的力学性能 5.制备多尺度多孔钛 5.SEM观测多尺度多孔钛 6.抗菌性载银多尺度多孔钛 6.SEM观测载银多尺度多孔钛 6.EDX检测 XRD检测 抗菌性多尺度多孔钛的抗菌性 结论 1.双层多孔钛将外层高孔隙率与内层高力学性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力学强度与孔隙率之间的矛盾,将多孔钛进行微弧氧化,在多孔钛表面形成含微孔结构氧化膜,微孔孔径约为数微米,获得多尺度多孔钛。 2.在相同条件下,将T和T-W试样在光还原的作用下进行载银,而T-W试样的载银量可达到21%,而T试样的载银量为4%,T-W试样表面银含量明显多于T试样。 3.T、T-Ag、T-W-Ag三种样品,均有抗菌效果,但载银后的多孔钛抗菌性有明显提高;而载银后的样品进行比较,未经微弧氧化的载银多孔钛抗菌效果最佳。 Logo Logo 研究背景和内容 Contents 1 实验方案和过程 2 结论 3 2013毕业答辩 研究 背 景和内容 多孔钛植入体在临床中已有应用,但是其力学性能随孔隙率的增加而下降。另一方面,医用材料植入以及服役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植入失败。 本实验制备外层高孔隙率、内层低孔隙率的梯度多孔钛,再通过改性形成微纳结构,进而沉积抗菌性金属银获得抗菌性多尺度多孔钛,可以防止在植入体植入以及服役中的炎症反应,而且该多尺度多孔钛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望更好地为人体服役。 实验方案 本实验的流程图 制备多孔钛 单层多孔钛 双层多孔钛 计算孔隙率 SEM 力学性能 微弧氧化 多尺度 多孔钛 抗菌性 多尺度 多孔钛 载银 SEM EDX XRD 抗菌性实验 定量计算 抗菌率 1.多孔钛的制备 Diagram 2 Diagram 2 2013毕业答辩 2013毕业答辩 2013毕业答辩 单层多孔钛和双层多孔钛的孔隙率和开孔隙率 从图中看出,单层多孔钛的孔隙率和开孔率均高于双层多孔钛 2013毕业答辩 观测到双层多孔钛的表面大小不一的微孔 2013毕业答辩 通过SEM可观测到双层多孔钛内外层孔隙率明显不同。结合处,紧密结合,双层多孔钛的内外层没有明显缝隙,不易分离,保证样品的完整性,有助于提高力学性能。 通过SEM观测的双层多孔钛的内外层结合处 2013毕业答辩 单层多孔钛和双层多孔钛的应力-应变曲线 双层多孔钛将外层高孔隙率与内层高力学性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力学强度与孔隙率之间的矛盾。 2013毕业答辩 本实验对多孔钛的表面改性选择了电化学方法 --微弧氧化 电压—150V 时间—1min 电解液—5%硫酸 2013毕业答辩 多孔钛在未经微弧氧化(a)与经微弧氧化后(b)的形貌对比图 2013毕业答辩 进行了微弧氧化的单层多孔钛 (T-W) 进行了微弧氧化的双层多孔钛 (T-W) 未进行微弧氧化的双层多孔钛 (T) 进行载银的样品 2013毕业答辩 单层样品T-W-Ag(a)、双层样品T-W-Ag(b)、T-Ag(c)、T(d)的SEM图 可以观察到单层和双层T-W-Ag样品、以及T-Ag样品,进行了载银后在表面均有微小的银颗粒形成;而T-W-Ag样品与T-Ag样品具体载银情况肉眼不能观测出来 2013毕业答辩 T-W-Ag(a)、T-Ag(b)的EDX分析图 2013毕业答辩 XRD检测(三角形所标注的为Ti峰, 矩形标注的为Ti的复杂氧化物) 图中并未明显地显示出TiO2的峰 2013毕业答辩 试样的抗菌率 R=[(A×a-B×b)/(A×a)]×100% 式中R为抗菌率;A、a分别为对照样菌落数和其对应的稀释倍数;B、b分别为被测样菌落数和其对应的稀释倍数。 Logo Log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