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雷锋的常识
学习雷锋同志好榜样 出生在湖南 工作在鞍钢 当兵在营口 牺牲在抚顺 原名? 雷正兴 生于哪年? 卒于哪年? 1940——1962 22岁 哪里人? 湖南长沙市望城县安庆乡 (现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 家庭情况? 爷爷雷新庭: 以租种地主的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雷锋3岁那年冬天年关时,地主唐四滚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病情加重,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父亲雷明亮: 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1938年被抓去,遭到国民党的毒打,造成内伤和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1944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1945年秋天不幸逝世。 哥哥雷正德: 12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 弟弟: 饥饿而死。 妈妈张元满: 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过于贫穷,父母没能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奶妈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后来,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凌辱而悬梁自尽。 雷锋: 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 在不满7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 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锋赶忙捂住伤口,忍住疼,两眼瞪着地主婆,雷锋叫道:“总有一天,我要报仇!” 从此,雷锋手背上留下三条伤疤。 上学前的经历?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安庆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这一年系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1947年秋:父亲雷明亮,母亲张元满,哥哥雷正德相继悲惨死去,年仅7岁的雷锋成了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和自己的流浪下,艰难地活了下来。 1949年8月:雷锋家乡解放,安庆乡人民政府成立,雷锋担任过儿童团大队长。 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 1950年初:土地改革开始,雷锋分得3.6亩耕地,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如床、蚊帐、锅、箱子等。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 小学时期的经历? 1950年夏:入学,在刘家祠堂小学读书。 1954年夏:考入清水塘完小,加入少先队,被选入中队委员。 1955年:转入荷叶坝小学,这年春天,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雷锋把土改中分得的3.6亩田全部入了社。 1956年7月15日:从荷叶坝小学毕业(16岁)。 望城工作期间的经历? 1956年7月—9月:雷锋在生产队当了近3个月秋征助理员,搞征收公粮工作。 1956年9月:在安庆乡政府当通讯员。 1956年11月17日: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 1957年2月8日: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 1957年夏:担任望城县治沩工程指挥部通讯员,治沩工程结束,被评为治沩模范。 1958年春:响应望城县团委提出的捐献一台拖拉机的号召,雷锋捐款20元,成为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个,县委决定派雷锋学开拖拉机。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 1958年3月16日:在《望城报》发表第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 1958年秋: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 1958年10月:由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 鞍钢工作时期的经历? 1958年11月15日:到鞍山钢铁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不久,出席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59年8月20日:报名来到条件艰苦的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 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在鞍钢一年零二个多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