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國文補充教材-世說新語選
高一國文補充教材-世說新語選
有關六朝士人行為所呈現的風貌,劉大杰說:「他們都在追求各種理想,有的講清靜無為,有的講逍遙自適,有的講養生長壽,有的講縱慾享樂,有的講田園隱逸,有的講樂天安命,他們的行為理論雖有不同,根本卻一致,都具有求逸樂、反傳統、排聖哲、非禮法的思想基礎。」而這種風尚即是所謂「魏晉風度」、「名士風流」。
◎題解
一、世說:是中國古代志人軼事小說的先河,也是記敘軼聞雋語筆記小說的先驅,更是後代記人記事小品文的典範,亦是寫實文學的代表。無論在文字表達、語言呈現、人物的勾畫都極富藝術價值,不少精練含蓄、雋永傳神的語言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辭彙,亦有不少事列成為後來戲曲和小說的題材,甚而仿其體例著作新書,亦所在多有。
二、世說新語簡介
◆名稱: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唐時稱世說新書。
◆體裁:筆記小說。
◆撰述背景:東漢後,喜品評人物,魏晉又尚清談,助談之書於是興起,世說乃箇中翹楚。
◆內容:所記多為東漢至東晉二百三十年間高士清談、人物評論和機智對應的故事。共一千一百三十則軼聞瑣事。
◆體例:全書共三十六門,起自德行(上卷: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終於仇隙,以類相從。依其內容可大致分為四大類。
(1)描寫魏晉名士的道德修養──如德行、方正、自新、賢媛等門。
(2)描寫魏晉士人的才能稟賦──如言語、政事、文學、捷悟、夙慧、術解、巧藝等門。
(3)描寫不同人物的情感特性──如雅量、豪爽、傷逝、任誕、簡傲、棲逸、輕詆、假譎、儉嗇、忿狷、讒險等門。
(4)描寫人物的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如寵禮、排調、棲逸、企羨、規箴、容止、仇隙、紕漏、黜免、輕詆等門。
三、筆記小說:文言小說中的一種。篇幅短小,缺乏完整結構和具體描繪,類似後來的「筆記」,故稱筆記小說。
四、清談:魏晉時士大夫專門研究討論玄理,內容以老莊思想為主,不涉現實實務,時人稱為「清談」。
◎世說新語的文學特色
一、善於塑造人物形象
世說中所載人物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所載事跡也是根據相關史籍和舊聞纂輯、提煉而成,並非編撰者的杜撰。世說就其總體上講不是虛構的,但其中又有虛構的成分,例如:周處除三害的故事雖早經前人證明為虛構,但向來膾炙人口,影響世道人心極大。編撰者雖未親見其事,卻仍能以傳神之筆作細緻生動的描寫,其中顯然有合理想像和創造的成分,為其價值所在。
二、通過對比刻劃人物
漢、魏、兩晉盛行人物品鑑之風,而人物品鑑又往往通過比較來對照其特點和優劣。例如: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德行第十三則)
三、抓住個性化的言行以摹寫人物的神韻
摹寫人物,狀其形貌容易,寫其精神則難。世說中往往通過一、二特異的言行,使人物在簡短的篇幅中瞬間神情躍然,氣韻生動。例如:著名的王羲之「坦腹東床」的故事。王羲之與眾不同的舉動,恰顯示了他那種率性任真、自然曠達的神情氣韻
郗太傅(按:即郗鑒)在京口(今江蘇省丹徒縣),遣門生與王丞相(按:即王導)書,求女。丞相語郗信(按:晉人稱使者為「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雅量第十九則)
四、簡約玄澹的語言風格
魏、晉時期的玄學家們探求玄理,講究玄虛澹遠,不落言筌;世說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清談之書,其中有大量名言雋語,記錄了魏、晉名士清談論辯的言辭吐屬,其敘述語言可歸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簡潔洗練,富於概括力:敘事一般極少鋪墊或枝蔓,描寫人物,通常只用一句話敘述個性特點或有關背景,便馬上引入人物言行的刻劃。
(二)準確生動,富於表現力:世說用語不僅簡潔,且能掌握事物的特點和本質,往往抓住人物瞬間的動態,作細緻而鮮活的摹寫,極富表現力。例如:
陳太丘(即陳寔)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按:即陳紀,陳寔之子)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按:扔下別人先走了)。」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按:牽引,是大人對小孩表示撫愛的動作)之。元方入門不顧。(方正第一則)
這則軼事生動地記錄了陳紀與父親友人間的對話,通過客人由「問」而「怒」而「慚」而「引」的姿態和反應,細膩地將他的情緒變化披露無遺;而幼小的陳紀能無畏父執輩自以為是的指責,義正辭嚴地駁斥對方「無信」、「無禮」,最後甚至以「入門不顧」來表示其不屑,可見他雖年幼,卻已具有凜然不可輕慢的器度,實有乃父之風。
中國小說的演變發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