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论语名句翻译
一、为政以德
5、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二、克已复礼
关键词:1.“礼”的内涵2.“礼”与“仁”3.克己复礼4.孝悌
1、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2、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无道自诸候出。
3、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关键词:1.知其不可而为之2.儒道之辩——入世与出世
1、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 且而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3、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才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5、 鄙哉,硁硁乎!莫已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大,浅则揭。
第五课 仁者爱人
关键词:1.仁的内涵2.忠恕——推己及人3.孔子的仁爱观4.春秋笔法
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用原文回答何为忠,何为恕)
3、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第六课 君子之风
关键词:1.君子之风2.“浮云”的比喻义3.君子喻于义4.仁者和智者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 犹犬羊之
第八课 周而不比
关键词:1、周而不比2.矜而不争3.以直报怨
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5、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第十一课 诲人不倦
关键词:1.因材施教2.述而不作3.启发式教育4.有教无类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关键词:1.高山仰止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3.割鸡焉用牛刀4.墙
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2、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5、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关键词:1.子路之志及性格2.冉有之志及性格4.曾皙之志及性格5.吾与点也6.《沂水春风》中的孔子形象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以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第十四课 中庸之道
关键词:1.中庸之道2.和而不同3.“中庸”、“和”的精神实质
1、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5、恶檄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