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ESTSSRs、SRAP遗传多样性及品质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菜ESTSSRs、SRAP遗传多样性及品质分析

Abstract 摘 要 油菜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油菜品种的改良即培育优质、高产油 菜。将双高品种改良为双低品种以及将常规品种改良为杂交种(杂交种一般能够增产10 _20%)是当前国内外的油菜育种专家的主攻方向。为了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有必要 对我国广泛种植的油菜品种的品质性状、油菜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有 关数据,对我国油菜品种的改良提供一定的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16个EST.SSR标记对近年来推广的91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扩 增到100个条带,其中84个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8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带数和 为0.677,所揭示的基因型数变化于2—24之间,平均为12.44个。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变 后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宽,遗传多样性分别明显高于常规品种和2000年以前育成的品 种。按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313处,参 试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中,包含87份材料的第一大类在遗传距离为0.233处又可迸一 步分为10个亚类。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致,比较真实反映了所用材料的遗传变异 情况。 2.采用60对SRAP标记对近年来推广的91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 至t956条带,即共检测出95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所揭示的等位基因数明显不同,变化 范围在7.29之间,平均为15.93个。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数目不同,在6—28之间, 对91份材料进行聚类,遗传距离在0.109~0.632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266的水平上,可 将所有油菜材料分为三大类,其中包含了88份参试材料的第一大类在遗传距离0.23l的水 平上又可进一步分为5个亚类。 3.比较EST-SSR标记和SRAP标记在揭示我国油菜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差异得出: 引物(5.25个和84%)的高,说明SRAP在揭示不同品种遗传多样性方面其性能要优于 聚类)分析,同样的品种可能因为使用的标记不同,而被划分到不同的类别里面。另外, V Abstract 结果更为接近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SRAP的数据更加丰富一些,占据主体:另 一方面,S&心在揭示油菜的遗传多样性方面更加具有代表性。 4.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我国广泛种植的73个油菜品种,对其棕榈酸、油酸、 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芥酸、硫甙、含油量、蛋白质九大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 析,并比较种植前后各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所测品种九大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 4.623%、60.634%、17.841%、9.132%、3.995%、8.951%、49.495 利用SAS软件对收获后九大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芥酸与硫甙呈极显著正相关, 油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芥酸、硫甙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将种植前 后的九组分进行SAS相关分析表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 正相关。而含油量在播种前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这为油菜品质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 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近红外光谱技术;脂肪酸含量;SRAP:EST-SSR VI Abstract Abstract Brassicaisan oil which inChinaandalloverthe napus importantcrops widelygrown and oilseedarethe of rapes ultimatelybreedingobjectives world.High—qualityhigh—yielding oilseed doublelowvarietiesand aremain of breeders.Cult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