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临床观察(附51例报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临床观察(附51例报告)
余莲1 赖勤1 陈隆天1 黄建清1 吴维颢1 吴爱瑜1 罗必华1 田畔1 陈旭艳2 李华2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血液科 福建龙岩 364000)
(2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科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12年5月住院下肢缺血性血管病51例,其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25例,糖尿病足2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22例。双下肢病变38例,单肢病变13例,共移植89条下肢。全部患者均给予rhG-CSF 600ug/d皮下注射,行BPSC动员4天,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悬液总量80-120ml,MNC数量(306.3-670.6)times;109/L。将MNC悬液按3cmtimes;3cm距离行双下肢肌肉内注射,每点0.3-0.5ml。结果 移植后6个月疼痛评分及肢冷感评分明显改善,间歇性跛行、经皮氧分压、皮肤温度移植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踝肱指数升降不一,10例足部溃疡好转,23例DSA或CTA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 结论 APBSC移植可改善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是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 移植 血管疾病 糖尿病足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39-02
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是一种截肢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尤其是下肢动脉流出道阻塞未形成侧支的患者,常导致足部溃疡或坏疽,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兴起和干细胞治疗机理的深入认识,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对51例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APBSC)移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8月-2012年5月住院下肢缺血性血管病51例。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静息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男34例,女17例,年龄34-81岁,平均65岁。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25例,糖尿病足2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病程5个月至9年,平均36个月。双下肢病变38例,单肢病变13例,共移植89条下肢。足趾和(或)足部溃疡12例,坏疽14例,合并感染13例。所有研究对象排除半年内有心脏血管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判断下肢缺血性指标
①疼痛评分 0分:无疼痛;1分:偶有疼痛,被问时能回忆起;2分:疼痛经常出现,但能忍受,不需或偶用一般止痛剂;3分:经常用一般止痛剂;4:因疾病影响睡眠,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
②肢冷感评分 0分:无冷感;1分:患者偶述受累肢体发凉、怕冷;2分:受累肢体经常有发凉怕冷的感觉;3分:受累肢体明显发凉怕冷,需采用局部保温措施症状能缓解;4分:受累肢体明显发凉怕冷,采用局部保温措施症状无明显改善。
③下肢间歇性跛行 按正常速度(60-70米/分)步行。0分:行走大于500米有疼痛;1分:行走400-499米有疼痛;2分:行走300-399米有疼痛;3分:行走100-299米有疼痛;4分:静息痛,无法行走或行走小于100米有疼痛。
④踝肱指数(AB1) 用日本林电器株式会社制造的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
⑤经皮氧分压(TcPo2)检测 用丹麦经皮氧分压监测仪TCMTM400检测
⑥红外线皮温仪检测 用瑞士产PICCOLO多功能红外线体温仪检测下肢皮温。
⑦DSA用Allura Xper FD20 数字血管机检查。CTA用GE/Light Speed Vct 64排螺旋CT检查。
1.2 治疗方法
1.2.1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 用rhG-CSF(厦门特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00u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4天,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第5天用MCS+(美国血液技术公司)血细胞分离机,选择外周血干细胞分离程序,全血流速50-55ml/min,根据病人在骨髓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数、外周血细胞总数和单个核细胞(MNC)、患者下肢病变程度及身体状况决定循环血量。分离后血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