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制中药药枕结合颌枕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自制中药药枕结合颌枕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韩庭良1 陈浩2 倪向阳1(通讯作者)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盐城附属医院骨伤科 江苏盐城 224000)
(2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46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药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自制药枕结合颌枕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2例(占40%), 显效(或有效)16例(占53.3%), 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自制中药枕结合颌枕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优点。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药药枕 颌枕带牵引 眩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045-02
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于50~60岁,约占颈椎病的10%~15%,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1],症状一般与颈椎活动有密切关系,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觉异常,甚至产生忧郁多虑、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发生猝倒、昏厥。祖国医学并无此病名,从其临床表现分析,当属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痹证”、“项强”、“颈肩痛”等范畴。临床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差异较大。自2009年以来我们对我院门诊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自制中药药枕配合颌枕带牵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骨伤科病房,符合1992年全国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2]提出的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男16例,女14例,lt;35岁2例,35-50岁19例,51-62岁9例;病程lt;2个月5例,2-6个月10例,6-12个月10例,gt;12个月5例;平均年龄44岁;病程最长的8年,最短的15天。
2 治疗方法
2.1 牵引治疗:均于我院门诊治疗,采用颌- 枕式牵引带牵引。其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十分之一,先用1/2的重量,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时间为30分钟,每天牵引1次,牵引时,颈部保持在后伸15度位。
2.2 药枕制作及使用方法:葛根100g,山奈50g,菊花 50g,香附 50g,白芷50g,伸筋草50g,透骨草50g,蚕沙150g,红花30g,川断50g,骨碎补50g,杜仲50g,艾叶50g,牡蛎50g,灵磁石50g,威灵仙50g,川芎50g,羌活50g,桂枝50g,桑枝50g。上药粉碎成粗末,装于枕套内,通常制作成圆柱状。冰片50g研成细末,包成香料袋,置于枕内。患者仰卧位,将药枕置于颈项部,每晚睡眠时使用。药枕香味消失后更换里面的药物。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颈部过度劳累,受寒,对患者指导颈部功能锻炼。治疗15天为1 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评判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的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缓解;显效(或有效):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眩晕减轻;无效:经治疗4个疗程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者。
3.2 治疗结果:治愈12例(占40%),显效(或有效)16例(占5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与机械压迫学说中的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刺激有关[3]。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性压迫是发病的基础。颈椎退变继发的失稳及由此产生的炎性病变对椎动脉周围神经的刺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4]。钩椎关节、后关节突关节的骨质增生, 颈部生理曲度的减小甚至反弓等因素造成椎动脉在横突孔内扭曲; 椎间隙变窄造成椎动脉周围组织松弛,从外周对椎动脉产生挤压。由于椎动脉扭曲和受压而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 基底动脉痉挛使椎动脉管腔狭窄,进而产生椎动脉缺血,发生眩晕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 椎动脉内径狭窄, 血流速度减慢[5]。
本症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黄帝内经》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上气不足”“髓海不足”等记载,认为肝肾不足、阴虚精亏,是引起眩晕的病因病机。张机则多从痰饮论治,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张景岳强调“无虚不作眩”,认为“眩晕一证,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景区标准体系明细表.docx VIP
- 2024身体护理趋势报告.pdf VIP
- 建筑工程资料用表(ABC表).pdf VIP
- 海洋自然资源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DB44 T 2463—2024.docx VIP
- 2022版 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试验及验收标准表式(第1部分 施工).doc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4大纲词汇5336个.doc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pdf VIP
- 最新骨科临床路径(25个).pdf VIP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28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