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制剂活血散外敷治疗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docVIP

自制制剂活血散外敷治疗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制制剂活血散外敷治疗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自制制剂活血散外敷治疗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王岚(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1)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随着静脉留滞针的普及,输液静脉炎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一旦发生,极可能形成组织坏死,从而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的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病人肿胀消退为指标,比较分析了目前常用方法硫酸镁湿敷法和本院自制制剂活血散外敷治疗输液外渗所导致的静脉炎的治疗情况,为该常见疾病治疗寻找新的治疗和护理手段。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本院急诊科静脉输注药物外渗引起水肿、疼痛、灼热且局部红肿等症状的院病例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80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所用药物为我院自制的活血散;对照组20例所用药物为33%硫酸镁。两组患者均无全身水肿症状,液体外渗部位发生在手背、手腕、手臂。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药液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1,2]。 2 治疗方法 治疗药物活血散,主要成分为刘寄奴、地肤子、半枝莲等,取15-30g调匀后加入饴糖调制成糊状,做成敷帖敷于患处,胶布或绷带固定。8-12h后取下药膏,温水洗净,防止药物干裂后损伤局部表皮组织。每日1次,连续外敷3天以上,对照组取硫酸镁做平行治疗护理。 3 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敷药48h内,局部红肿、疼痛消失或范围明显缩小为有效。无效:敷药超过48h,红肿范围或疼痛不变者为视为无效。 4 结果 观察组(活血散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硫酸镁组)(P<0.05),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疗效对比(n=40) 5 讨论 中医认为,有创输液过程属于外伤、穿刺伤及局部脉络损伤,容易导致淤血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淤血内蕴,蕴久化热, 则出现局部发热、发红症状。 活血散为我院自制制剂,主要成分为刘寄奴、地肤子、半枝莲等,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它具有疗伤止血,破血痛经等的功效,主用于外用治疗各种炎症,疮疡,湿疹,外伤出血;地肤子清湿热,治小便不利、风疹、疮毒、疥癣和阴部湿痒。《别录》云:“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日华子本草》记载:“治客热丹肿”;《本草原始》曰:“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均说明地肤子有清利湿热功效。半枝莲则辛、苦、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功效,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主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3,4]。从临床实践可知,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效,用于治疗静脉炎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薛雅卓,张敏,付霞,等.外敷治疗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209. [2]朱炜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9):543-543. [3]陈瑞华,叶显纯,王爱芳.实用中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31-232. [4]张广清,叶苑琼,阮文乐等.中草药防治静脉炎的进展[J].护理学杂志,1999,14(3):189-190.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