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拟“三七白芨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自拟“三七白芨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体会
成斐
(青海省平安县中医医院脾胃科 810699)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320-02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病,我科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自拟“三七白芨散”配合西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治疗
本组39例,其中男患者2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8~65岁,病程3小时~8天,经胃镜检查确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胃癌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贲门撕裂症2例。出血情况:单纯黑便17例,黑便伴呕血21例,出血程度按照全国中医血证急诊研究的制定为分级标准分轻、中、重三度,本组属轻度19例,中度16例,重度4例。
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强调卧床休息与饮食控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措施,“三七白芨散”内服,本方组成:三七50克,白芨50克,大黄30克,血余炭20克,共研细末和均,每次5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轻度出血单纯用本散,半流质饮食。中度出血服用本散每次5克、每日4次,可配合中草药汤剂。
重度出血,暂禁食,服用本散每次5克、每日4次,开水送服或从胃管内注入,病情严重者可以辨证施治,配合中草药汤剂治疗及结合西医输液、止血、抑酸、输血、加强基础支持及对症处理。
本组中,重度出血患者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1)脾胃气虚型:木香、砂仁、 香附、 良姜、黄芪、茯苓、当归、 海螵蛸、党参、白术、半夏、陈皮。(2)脾胃虚寒型:党参或人参、黄芪、伏龙肝、白术、阿胶、炮姜、当归、炙甘草。(3)血瘀阻滞型:当归、桃仁、藕节、赤芍、乌药、五灵脂、蒲公英、茜草等。(4)胃阴虚型:宜沙参、麦冬、山药、花粉、 芦根、乌梅、木瓜、白芍、甘草。
3.治疗结果
以大便潜血试验转阴为止血标准。显效:用本方治疗3天,呕血、黑便停止,大便潜血阴性,伴随其它症状消失。有效:本法治疗4~7天,呕血、黑便停止,大便潜血由强阳性转弱阳性,伴随其它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天以上,呕血、黑便症状未停止,大便潜血仍为阳性,伴随其它症状无改善。按上述标准判断,39例患者经治疗后,其中有效15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7%。
4.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引发多见,也可见于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病变,临床以黑便(柏油样便)或呕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胃脘痛,属于中医血证范畴,病因多为饮食失调,饮酒,情志过极,劳累过度等。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治疗血证以止血为当务之急,“三七白芨散”主要根据治疗血证为思想,结合个人临床体会而抑方。
“三七白芨散”的组方合理,制做简单,临床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方中:三七为止血主药,用于人体各种出血效果俱佳,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又能生机止痛,有养血益气之功效,白芨有收敛止血药,性质粘涩,生机治疮之功效,用于本病能减少胃酸,有利于上消化道溃疡愈合;血余炭功能止血,善治各种出血,又能散瘀,止血而不留瘀,有滋阴之功效。大黄:功能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腹导滞,并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以上四味药相配,具有止血、消瘀、宁血、养血之一体,取长补短,相互协同,即达到止血目的,又能同可以减少疾病复发,病情严重者,配合临床补液、止血药增强治疗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