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湿气填塞医案举隅.docVIP

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湿气填塞医案举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湿气填塞医案举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湿气填塞医案举隅 附心肌损害的可逆性临床观察与理论探索——《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理论临床验证 张涧梅 张兴荣 徐丽(贵阳中医二附院 550003)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405-02 引言:笔者2008年以来专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理论进行临床验证,该书阐述了古中医的“生命宇宙整体观”,提出了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理论框架。下面以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湿气填塞医案,探讨研究圆运动古中医理论原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茯苓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治胸中痞塞短气,脉象濡短者。此润肺金以降气除湿之法。肺金下行为顺。肺气下行,胸中宽舒,故不痞塞。短气者,气不下行,呼吸上迫,非短少之短。此病乃湿伤肺家津液,气不下行。方用茯苓去湿,杏仁润肺行??以除湿,甘草养中也。此方仅用生甘草一钱,甘草生用,其性清凉,较麦门冬汤之补中药,不及四分之一。因湿之为病,以至痞塞,已成有形之物,不可重用补中药以增加其滞塞。此方妙处,全在杏仁润肺之功。如无杏仁,肺家津液被茯苓耗伤,湿不能去也。此证湿伤肺家,中气虽虚,却不可大补。此方治胸痞,有形之痞也。此证之短气,乃湿凝而吸不能深也。脉象褥短,濡为湿象,短为肺气不降之象。去湿补津液的意义[1]。 医案:患者刘某,男,62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3+月,加重伴行走不稳1+月”入院,患者症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向右侧偏斜,酒醉步态,头晕,视物昏花旋转,恶心欲吐。爬坡上楼气喘,喉间痰鸣,咳嗽,咯白粘痰,量多。颈腰部酸胀痛,双膝关节疼痛,久行加重。精神尚可,纳食起居异常,夜间饱食肥甘、眠少,晨间不食、多睡,二便调。既往20年咳嗽咯痰气喘病史;10高血压病史;6年心动过速病史,长期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控制心律在88次/分左右。查体:T36.5℃,P88次分,R20次/分,BP150/90mmHg,形体肥胖,舌淡胖,苔薄白,脉弦滑。胸廓对称成桶状,肺气肿征,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不大,HR8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颈部各向活动受限,颈椎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顶实验(+),双臂丛牵拉试验(+),双椎动脉扭曲实验(+),腰部各向活动受限,腰椎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双膝关节周围压痛,磨髌试验(+)。神经系统:左侧眼球向左视不能,无眼震。咽反射减弱,余颅神经(-),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左侧上下肢减反射减弱,霍夫曼征(+),类罗索里莫征(+)。昂伯氏征(+),左侧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辅查:心电图:窦性心律,HR88次/分,电轴不偏,各导联ST段抬高lt;0.05mv。心脏彩超:左房、右室稍大,主肺动脉稍宽,三尖瓣轻度反流,二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轻微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受损,静息状态下,室间隔基底部运动幅度减弱。入院诊断:中医:中风(风痰阻络);西医:脑梗死(恢复期);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机分析:患者饮食起居失节制,一方面夜间不睡,晨起贪睡,阴阳逆乱,阳气升动无常,内风起;另一方面晨间不食,午后及夜间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生痰湿;两方面合病,导致风痰为患,上扰清窍,神明失用,发为中风,故见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向右侧偏斜,酒醉步态,头晕,视物昏花旋转等症。 中焦痰湿内盛,胃气失降,故见恶心欲吐。湿甚则伤阴,肺为阴根,肺伤,降逆失司,又痰湿内生上输于肺,故咳嗽气喘,咯痰量多。痰湿流注肢体关节,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见颈腰部酸胀痛,双膝关节疼痛。患者形体肥胖、舌淡胖,苔薄白,脉弦滑为痰湿内盛之象,综合四诊,辨为风痰阻络型,病位在清窍,涉及脾胃肝肾心等脏腑。 入院辨证后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内服,处方:茯苓12g、杏仁12g、甘草6g、炙紫菀12g、款冬花12g、牛膝12g、当归12g、白芍9g。茯苓补土去湿,杏仁润肺行气以除湿,甘草养中,紫菀、款冬花疏肺络、化痰止咳,牛膝引血下行,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熄风。患者服3剂,咳嗽咯痰气喘,喉间痰鸣明显改善;再服6剂,患者咳嗽、咯痰、气喘及喉间痰鸣消失。同时患者左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向右偏等症状均缓解。住院15日该患者颈腰双膝酸胀疼痛等各项临床症状均基本缓解。住院期间配合针灸治疗。出院时复查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脏彩超测值好转;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HR68次/分,电轴不偏。两项检查均同入院相比基本恢复正常。 讨论:中医学五脏六腑对应五行六气,五行相生相克者,中医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