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用泉州刺桐大桥BOT模式加快新西部建设
运用泉州刺桐大桥BOT模式加快新西部建设
摘要:BOT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式,在国内尚不多见。泉州刺桐大桥,是一个以民为主,官民并举,完全采用BOT投资模式的建设项目,它开创了以少量国有资产为引导,带动大量民营资本投资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开创了我国基础设施利用民营企业资金建设的新模式。在新历史条件下泉州刺桐大桥BOT模式经验对加快中西部地区水利、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刺桐大桥;BOT模式;建设新西部
一、前言
在福建泉州市的东南角,屹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特大型公路桥梁,它横跨晋江,主线桥长1530米,宽27米,其中主桥310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技术,接线公路长2285米,匝道2400米,水面净空17米,桥下可通行500吨胖体海轮。工期18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完成,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并续建了连接324国道的6.13公里南接线公路。这就是我国首例以民营经济为主,完全采用BOT投资模式建成的大桥——泉州刺桐大桥。以BOT方式建设基础设施,在许多国家已得到普通的应用,但当年在国内尚不多见,而且有限的几个BOT项目全部是外商投资兴建的。尤其是以民营经济为主,通过BOT形式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刺桐大桥尚属首例。它开创了以少量国有资产为引导,带动大量民营资本投资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
二、BOT投资方式的内涵及其方式
BOT是国际上通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式,也被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它是指政府通过签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急需而又无力发展的特定的基础设施项目授予私人投资者,由私人投资者负责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私人投资者通过收费提供服务的方式收回投资并合理获利,在合同期满后,私人投资者将设施转让给国家指定的公共部门。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定义,通常所说的BOT实际上至少包括以上三种具体的建设方式:
第一,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政府给予私人投资者某国际财团某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特许权,私人投资者或国际财团自行融资建设某些基础设施,并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该设施,然后将该设施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机构。
第二,BOOT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私人投资者或某国际财团融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拥有所有权并进行经营,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BOOT与BOT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建成之后,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仅拥有该项目的经营权,也拥有所有权。
第三,BOO即建设-拥有-经营。这种方式是承包商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项基础设施,但是并不将此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
以上三种方式一般统称为BOT方式。
三、BOT投资方式产生的背景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BOT方式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严格意义上的BOT项目是近30年来首先在发达国家中出现,发展中国家应用BOT方式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10多年来在各国发展比较迅速,私人资本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属于高资金密集型项目,且关系国计民生,世界各国通常都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垄断经营。这种传统模式给各国政府带来许多财政负担。BOT方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世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加剧,加之各国经济危机,政府巨额财政赤字,以及国有公共部门效率低下,管理落后,重视并寻求私营部门的创造力与资金,经过政府特许,使其投资建设并运营基础设施,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BOT这一术语是1984年当时的土耳其总理厄扎尔首先提出的,想利用BOT方式建设造一座电厂。这种方式被认为是减少主权借款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有效手段。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工程建设采用的就是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交。澳大利亚悉尼海底隧道工程建设也采取BOT方式。该项目由隧道所在州新南维尔士州政府提出,在数家私人企业投资的基础上,由州政府联合投标的两家私人企业合资组建了悉尼海底隧道联合公司,全面负责该工程的筹资、设计、建设及经营管理。经营期满30年后,隧道及所有的修缮资金无偿交给政府。该工程已于1992年建成运营,比政府直接建设节约近25%的投资。英法海底隧道项目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BOT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运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运用。
我国BOT项目起步早、发展慢。最早的是1984年在深圳建设的沙角B电厂,仅是中外合资,合同内容较简单,还不完善。当时,BOT项目在我国刚刚出现。尽管如此,沙角B电厂仍然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较成功的BOT项目。“八五”计划中我国已注意利用BOT方式来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但思路仅以利用外资为主且为探索阶段。继后,是福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