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正式版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节内容聚焦;;;问题探讨;脑;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4.反射的类型:;巩固练习: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结构部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反射弧结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元的功能:;问题: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未受刺激,静息状态的膜电位:;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兴奋因此向前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过程
未受刺激时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2.传递方向:双向传导;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 ; 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其中正确的是( );问题一: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轴突;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神经元
轴突兴奋;;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传导类型;
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神经系统的组成;1.大脑(皮层):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语言;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4.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参与生物节律的控制;大脑; 神经系统 ; 问题:这些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吗?;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语言功能;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二)学习和记忆;外界信息输入
(通过视、听、触觉等); 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
?1.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最早发现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传递,即所谓的“慢突出传递”。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病的药物。问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 → 突触 → 神经元细胞体 → 轴突
B.轴突 → 神经元细胞体→ 树突 → 突触
C.树突 → 神经元细胞体 → 轴突 → 突触
D.树突→ 突触 → 轴突 → 突轴
;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a;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拟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拟制;a是 。
b是 。
c是 ,
实际是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