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截面承载力—受弯、受压、受拉PPT.ppt

正截面承载力—受弯、受压、受拉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截面承载力—受弯、受压、受拉PPT

第二章 正截面承载力 —受弯、受压、受拉;第一节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理论;3;5、微元面积上混凝土压应力的合力: dNi=?ci.dAi=b(y).dy.?ci(?ci) 即:dNi = b(y).?ci(?ci).dy 6、平衡方程(b)、(c):;三、正截面问题的迭代法—全过程分析法;由此得到不同的N~M曲线,这些曲线的包络线即为Nu~Mu关系线。;第二节 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由C′相等:C′= bx??0 =bx0??0; 得: ?= ?x0/x= ?x0/ (2?x0)= ?/ (2?) 只要?、?值确定,则?确定,??0也确定。 1 ?值:试验证明,混凝土fcu ↑, ?↓。因为高强度混凝土的?~ ?曲线尖陡。 我国资料: ?=0.5-0.0022fcu (fcu的单位为N/mm2) ACI取:0.375≤?=0.525-0.0036fc?≤0.425 2 ?值: ?表示混凝土应力为曲线分布时,其平均应力与最大应力?0的比值,?与fcu及?0=x0/h0有关. 对适筋梁和大偏压柱, ?0较小时, ?0 ↓, ?↓; 对超筋梁和小偏压柱, ?0 大时,?基本不变。 ACI规范: 0.56≤?=0.88-0.0058fc′≤0.72;; 我国试验结果:?=0.8-0.004(16+fcu)?0 ,当?00.8时,取 ?0=0.8。 3 ?值:?=?/(2?),与?0有关。试验结果表明: 对?0较小的适筋梁和大偏压柱, ??0对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 ; 对?0 大的超筋梁和小偏压柱,?基本不变。 因此,有些规范把?取为常数。 我国: ??0=fc=0.67fcu; 美国ACI:??0=?/(2?)=0.72/(2×0.425)fc?=0.85 fc?;1 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大部分国家规范取?cu=0.003~0.0035,而未考虑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CEB—FIP 1990模式规范取?cu=0.004-0.002fck/100 (fck为混凝土的特征强度,以MPa计),考虑了混凝土强度对极限压应变的影响。 我国规范GB50010-2002取?cu=0.0033-(fcu,k-50)?10-5,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我国JTJ267-98规范当fcu,k≤50时取?cu=0.0035;当fcu,k50时取?cu=0.0030。 3 关于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图形(矩形受压区高度) 试验表明,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其应力—应变图形有一定差别,特别是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很陡,图形不丰满。;美国规范ACI采用的等效矩形应力图形考虑了混凝土强度对应力—应变图形的影响,引进一个系数?1:;不同规范采用的等效矩形应力图形;16;不同规范的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二、钢筋应力;第三节 长柱的承载力计算 一、概述;长柱的最小偶然初始偏心矩;二、长柱的破坏;长柱失稳破坏: 长细比很大,在较小N作用下,柱已经产生较大的侧移; 在没有达到Mu~Nu关系曲线ABCD前,由微小的纵向力增量△N可能引起不收敛弯矩M的迅速增加而告破坏,即所谓“失稳破坏”;三、长柱的全过程分析——柱的N~f关系;2、Granston法;25;基本假定 ①平截面假定; ②柱的侧向挠度和长细比足够小(小变形问题); ③柱内任意一点的纵向应力只与纵向应变有关; ④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已知(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CEB建议的相同,钢筋则假设为理想的弹塑性); ⑤材料进入非弹性阶段后卸载时,循线性卸载线工作; ⑥曲率在杆段之间为直线变化。;分析方法 荷载按预定的增量逐级增大; 每级荷载下,先假定柱的挠度曲线,算出各点的弯矩Mr; 验算各点的Mr、fr、?r、N满足平衡条件; 计算各点的曲率:假定一个?值,用正截面理论公式算出N、M(如求得的值与上面逐级给定的值非常接近,便可认为假定的截面应变分布或曲率值是正确的); 曲率?算出后,计算柱的挠度曲线(如与最初假定的挠度曲线非常接近,则满足要求); 求在给定N下,控制截面的挠度值fr; 根据控制截面在不同N下的挠度fr,即可得出柱的N~ fr曲线。;(二)高强约束混凝土柱的全过程分析;2、截面M-?关系的计算;由上图,静力平衡条件得 :;通过数值积分的方法求M-?关系的具体步骤: (1)每次取:曲率?:=?+??; (2)假定混凝土受压边缘的应变为?c;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