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的词汇 王 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古代汉语的字与词 古代汉语的字与词关系密切 汉字直接参与了汉语的造词活动 汉语词的区分不能全部用语音,在另一个层面上要靠汉字 词的意义可以由字的造意来折射,古代汉语一字一词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经(织布的经线) ①经(度)(地球的经线) ②经(过) ③经(典) ④(小)径 ⑤泾(波) ⑥迳(自) ⑦(植物的)茎 ⑧(头)颈 ⑨(脚)胫 “孳乳”名称的来源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其后形声相益,即为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序》) “音义相雠,谓之变异;义自音衍,谓之孳乳。”(章太炎《文始叙例》) “孳乳指在词义演变的推动下发生音变或分化出新形 。”(陆宗达、王宁《传统字源学初探》) 孳生造词的定义 在词的广义分化或引义分化的推动下,产生了新的词形,或音变而字不变,或字变而音不变,或字随音变。这种现象,早期曾用“派生”来称谓。因“派生”所指与汉语的现象不十分切合,为了突出汉语的特点,改称“孳乳”。“孳乳”又易于把文字问题与词汇问题混淆,所以用“孳生造词”来称谓词汇现象,“孳乳”来称谓与孳生造词相伴随的文字现象。 小学有二:首文字,次声音。论其根本,声音原在文字之前,论其作用,必以文字为主,声音反在所缓。盖二者皆易变乱,但文字实,声音虚,既从实处捉定,声音虽变不怕。 ——清.王鸣盛《唐以前音学诸书》 文者,所以饰声也。声者,所以达意也。声在文之先,意在声之先。至制为文,则声具而意显。以形加之为字,字百而意一也。意一则声一,声不变者,以意之不可变也。此所谓文字之本,音也。今试取《说文》所载九千馀文,就其声以考之,其意大抵可通。其不可遽通者,反之而即得矣……然则因声见意者,周人之法也。可以明文字之宜何主矣。” ——清.钱塘《与王无言论说文书》 异词同字现象 甲、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甚倨。(《居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2. 甲、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 乙、丽土之毛。(《甘藷疏序》) 3. 甲、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王风·硕鼠》) 乙、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异字同词现象 ① 甲、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乙、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② 甲、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乙、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 丙、遂开门纳众。(《赤壁之战》) ③ 甲、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乙、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黄生借书说》) 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古今汉语语义的差别 古汉语的“相”是助动词,义为“对着……”,没有双向的“互相”义。这首诗的后两句话是豆在釜中边泣边说的话:“我们本来是一个根儿长出来的,(你)煎我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全诗的标点应当是:“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现代汉语: 病:“疾病” “ 毛病” “弊病” 古代汉语: “疲劳”、“困乏”--《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病重”、“病情加剧”--《论语·子罕》:“子疾病,子路请祷。”包注:“疾甚曰病”。 “忧虑”、“担心”--《礼记·乐记》:“病不得其众也”,注:“病犹忧也。” 找出下列各句古今意义不同的词 叹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贾谊《吊屈原赋》) 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知戒,必有恨。(《荀子.成相》) 每读步骘之表,必失笑。(《三国志.吴志》) 古汉语词义在现代汉语中的存留 “践”在古代汉语中本义为“踏”、“踩”,引申为“履行”、“实行”,这两个意义在现代汉语里都丧失了直接造句的功能。致使“践”只能保存在构词中,“践踏”、“糟践”、“践约”、“实践”等词语也就无法再分开而凝结成词。 “矫”在古代汉语中本义为“将弯曲的东西弄直”,引申为“违反常情”,这些意义在现代汉语里都消失了。“矫”不能单独造句,致使“矫正”、“矫形”、“矫情”等词语无法分开而凝结成词。 “昌”在古代汉语里的主要意义是“炽热”、“旺盛”,这个意义现代汉语已不能单独用来造句,只有与“盛”凝结在一起,构成双音词。 “的”,《说文解字》:“馰 ,马白额也。”《易经》作“的”,可见它的本义是动物身上显著的白斑,马的白额称“的颡”。古代射箭的靶子,白底子的称“的”。所以《汉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