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伦理学PPT

目前,世界上对“安乐死”已经给予立法的国家不占少数: 日本是最早通过法院判例有条件认可安乐死的国家,1962年,日本名古屋高级法院通过判例形式列举了合法安乐死的六大要件; 美国俄勒冈州于1994年颁布了《尊严死亡法》,该法案允许医生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帮助临终患者自杀。在华盛顿州,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如果剩下的时间不到6个月,就可以要求医生对病人实施安乐死; 荷兰在2001年通过了关于如何实施“安乐死”的相关立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比利时在2002年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医生在特殊情况下对病人实行安乐死,成为第二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此后,瑞士、卢森堡、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都有相应的允许“安乐死”法院判例。 二、安乐死的概念以及安乐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美国百科全书》把安乐死称为“一种为了使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终止生命的方式。 《牛津字典》对安乐死的解释为:“患痛苦的不治之症者之无痛苦的死亡;无痛苦致死之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解释是对于现代医学无可挽救的逼近死亡的病人,医生在患者本人真诚委托的前提下,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可以采取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 国内较多学者的表述是:患不治之症的病人重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认可,用人为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的过程。 2.安乐死的分类 安乐死 根据实施安乐死的行为方式为标准 积极安乐死 主动安乐死 消极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 根据患者是否自愿为标准 自愿安乐死 非自愿安乐死 主动安乐死(active uthanasia)是指采取主动措施(如注射或让病人服用可无痛快速致死的药物)引致病人死亡,又称为“仁慈杀死”。(mercy killing) 被动安乐死(passive euthanasia)是指对需要依赖生命维持技术生存的病人不给予或撤除生命支持,任其死亡,又称为“听任死亡”。(letting die) 自愿安乐死(voluntary euthanasia)(即委托承诺的安乐死)是由病人本人表态或立下遗嘱而执行的安乐死。 非自愿安乐死(non—voluntary euthanasia)(不明安乐死,无意愿的安乐死)是因本人无法表达意愿而由亲属或监护人作出决定。 3.安乐死的特征 第一 为患者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人,其主观动机出自“善”。换言之,医生必须是出于一种人道主义者同情或怜悯之目的才能为患者实施安乐死 第二 患者本人应当有真实而诚挚的死亡意思表示,即以口头或书面申请的形式事先明确地表达了本人自愿死亡的意愿。 第三 作为安乐死的对象——患者,所患之病属于当代医学技术上的不治之症,并且,其临床痛苦已经达到不堪忍受的程度。 第四 医生所选择的手段要伦理和人道。也就是说,实施安乐死的方式完全符合社会基本伦理与道德的要求,致患者死亡的方法妥善并且得当。 4.安乐死的本质:安乐的或以人道的不痛苦的方式引致死亡 5.安乐死执行的标准: 以日本名古屋高等裁判所的裁判和荷兰的安乐死法案最具代表性。 1962年日本名古屋高等裁判所所做的规定如下 (1)病人所患疾病是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绝对不能医治的不治之症,且已濒死亡; (2)病人痛苦之剧烈达到目不忍睹程度; (3)病人惟一目的是解除自身痛苦; (4)需要病人本人在意识清楚能够表达意向时,说明委托和承诺是本人的真意; (5)安乐死的实施应由医生执行,只有在能使人充分理解的特殊情况下才能由医生以外的人执行; (6)致死的方法必须符合伦理要求。 2000年11月28日,荷兰议会下院以104票对40票的绝对多数顺利通过了让安乐死合法化的法案,该法案对安乐死的标准作出如下规定: 医生必须确信病人的要求是自愿并经过慎重考虑的 医生必须确信病人已经无药可治、痛不欲生,但病人无需已到病危阶段 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和预后情况有正确、清醒的认识 安乐死的决定应由病人单独作出,医生不得向病人暗示安乐死的选择; 必须经过第二个医疗小组的确认 必须以医学上适宜的方法进行安乐死 6.安乐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人们对安乐死的研究是从“文革”后开始的。1979年,邱仁宗教授率先提出研究安乐死问题,立即得到全国多数学者的响应。 1987年,邱仁宗教授出版了专著《生命伦理学》,对有关安乐死的含义,对象,立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探讨,引起了学术界高度重视。 1987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哲学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安乐死讨论会,多数与会专家、学者倾向安乐死在我国可行。 1988年1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午间半小时》节目里播出了讨论会的实况录音。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