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 菊岛不恋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澎湖 菊岛不恋菊   “澎湖”是由100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极东是查母屿,极西是花屿,极南是七美屿,极北为目斗屿。澎湖本岛与白沙岛、西屿岛呈环状连接,三岛中间是著名的澎湖湾。澎湖列岛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10万多人。   澎湖观光休闲,主要分为本岛、北海与南海三大系统。本岛有“海上公园”之称,有特殊的海蚀沟景观及著名的远东第一深海大桥“澎湖跨海大桥”。北海系统被称“海岛乐园”,其中最有名的是吉贝屿的沙尾海湾,可做各种休闲活动,是最佳肖暑圣地,距澎湖本岛船程约20分钟。南海系统有“世外桃源”的美喻,由玄武岩纹理分明的石柱罗列环抱而成的桶盘屿,壮丽的景观被称为“澎湖的黄石公园”。其余尚有七美海岛、望夫石等风景区。   “金马澎”旅行地理概念里,澎湖显然远离了“炮弹”和“坑道”,但是,澎湖不仅仅有“阳光、海浪、沙滩、仙人掌”。澎湖因盛产“天人菊”,又称“菊岛”。      笃行十眷村:竹篱笆的春天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中唱颂的澎湖湾温馨场景,就在今天澎湖马公的笃行十村内。笃行十村是全台湾最早的眷村。   什么是眷村?眷村,是台湾土地上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产物,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因国共内战失利而撤往台澎金马的国民政府,为安排自大陆各省迁徙过来的国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群。台湾地区说的“外省人”,大部分来自眷村。所以,眷村是台湾人的集体记忆,见证“外省人”从临时居住到落地生根的过程。当年,眷村人家相信“回家”之期指日可待,许多人家里的家具都只购买最廉价的藤制品,更不敢奢望拥有不动产如房屋和土地。1960年后,眷村渐趋凋零。“眷村的竹篱笆外,是经济突飞的台湾社会,竹篱笆内的世界,交织着过去的记忆。这些记忆,随着老人的凋零而埋葬。”有文学作品这样描述。有一说是,眷村如台湾文化的“摇篮”。从眷村走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名人,曾为当今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眷村也就意外地成为台湾软实力的亮点。不过广义而言,眷村也包含荣民与眷属自行兴建的大范围“违建”。   张雨生和潘安邦同在澎湖的笃行十村眷村长大。在台湾的其他名艺人,胡锦、胡钧、赵舜、赵学煌、阮虔芷、陈淑丽,也都曾是笃行十村村民。赵舜的家已被拆除。胡锦和胡钧的家只剩一根烟囱。现在,村子里的地标,只有“张雨生故事馆”和“潘安邦旧居”最特出。红遍海峡两岸大街小巷的《外婆的澎湖湾》便源于此。   2006年时,笃行十村已整个搬空,并由“文建会”规划成“眷村文化园区”。澎湖海陆空军所有眷村居民都搬往14层高的新大楼“龙行新村”。   潘安邦在笃行十村一直住到成年,后来举家迁往台湾本岛。潘安邦的父亲潘时哗,当时官拜少将。潘安邦幼时,潘家旁的空地种豆芽菜,住在市区的外婆每天都会来采豆芽菜并帮忙照顾子们。“外婆的澎湖湾”需要诗意地理解。现在潘家的旧居还在修缮中,简陋的厅堂里可见潘安邦的音乐作品集、潘安邦和外婆的照片,以及一些纪录下来的小故事。   潘家正门出来,50米左转,便是张家,幼时张雨生在这里度过。说是张家的生活空间相当狭小,一家4口一个卧房,兄弟俩睡上下铺,爸妈打地铺。但比起潘安邦馆,见到的“张雨生故事馆”的陈设及故事整理相对更多。张雨生原本取名“张澎生”,但他出生时澎湖难得下了一周的雨,“澎生”因此变“雨生”。张雨生幼时体弱多病,不时要送急诊,张家父母照顾这个小孩其实非常辛苦。后来,张家搬回了中横公路上的梨山。   笃行十村所在地,清朝时期,是练兵校场:1907年,驻防日军炮兵大队在此设要塞机构,兴建有军事设施、官舍和宿舍:1946年,台湾光复以后,这些建筑和设施由马公要塞司令部接收,并分配给军眷居住:1949年后,大批军民从大陆迁来加入。眷村有日式屋舍,也有纯眷村屋舍。   当年,随着澎湖的军眷人数增加,军方陆续在日式官舍的周边增建眷舍,共有78户人家。每户住家的格局、型式也不相同,建材以竹、石灰、黄泥、玄武岩和?咕石为主。另外,笃行十村被称为“将校眷村”,原因是在这村居住的眷户大多是高阶军官眷属,住家有等级之别。高阶军官分配独栋建筑,一般军眷则是合并建筑。独栋建筑基础抬高,屋顶为日式炼瓦,墙面则是编竹夹泥墙,有客厅、餐厅和廊道,室内有卫浴,院子还有独栋厕所,并有前院和后院。部分建筑建有烟囱,建筑手法和一般屋宅直穿屋顶不同,也是笃行十村建筑特色。有烟囱的都属日据时代留下来的建筑,胡锦和胡钧两姐弟的家就属于这种,但胡家现在只剩一根烟囱立在那里,胡家旁边的幼儿园,是眷村明星们的“母校”,当时免费入校。   军眷迁住初期,因为眷舍供需不足,当时将日式宿舍以木板隔分成两户,生活设施则轮流使用,还将日据时代的仓库、马厩等翻修为民宅,居民以防空洞养鸡鸭,在妈宫古墙边搭炉灶,以增加使用空间,也有人留着旧日的套马栓当纪念。   笃行十村和相连的莒光新村,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