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核与细胞膜PPT
【解析】(1)细胞生活的本质是代谢,无细胞核的细胞死亡速度大于有核细胞的死亡速度,说明了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代谢。(2)分析实验结果偏差的原因,可以从实验操作致使部分细胞死亡和细胞自然衰老凋亡等过程进行分析。(3)题干中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无核部分生命力是不可能高于有核部分的,这是实验统计错误。(4)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可从弃核后存留的空间大,有利于氧的运输进行分析解题。 答案:(1)控制细胞代谢 (2)①实验操作使部分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其中一些细胞死亡 ②部分细胞的正常衰老、凋亡 (3)不能。培养一天后的结果差异,应是统计误差,由统计的样本不够大造成。 (4)为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提供必要的空间,以加强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或红细胞在形成时,其代谢程序已由有核的造血干细胞确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典例分析】 证明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材料:玉米种子、红墨水、蒸馏水、酒精灯、烧杯、显微镜等。 【分析】 实验 处理 将玉米种子浸泡15 h,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将玉米种子浸泡15 h,煮熟,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实验 方法 用显微镜观察胚体细胞着色情况 实验 现象 胚体细胞着色非常浅 胚体细胞着色非常深 实验 结论 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 【拓展】 (1)实验中为什么先将玉米种子进行浸泡处理? 提示:干的玉米种子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代谢功能低,实验现象不明显。 (2)该实验中将玉米种子都浸泡15 h后展开不同实验操作,其意义是什么? 提示: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以确保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项目 内容 要求 考点 1.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Ⅱ Ⅱ 重难点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2.细胞核的功能与形态结构 题型 年份及考卷 考点 选择题 2010全国Ⅰ、 安徽、山东 2009海南卷 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非选 择题 2009上海、广东卷 细胞膜的功能及应用 考点一、细胞膜的成分 糖类(约占2-10%) 脂质(占50%) 蛋白质(约占40%) 所有膜的成分和 结构完全相同吗? [互动探究] 1.细胞膜上与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为什么是蛋白质? 2.植物细胞等有细胞壁,在细胞最外层,为什么说细胞膜是边界呢? 3.怎样判断细胞膜的内外?细胞内膜上也有糖蛋白吗? 4、细胞癌变,成分有所改变吗? 5、细胞表面的糖被有何重要功能? [提示] 1.磷脂双分子层是作为细胞膜的骨架,而蛋白质则负责细胞膜的信号传导、物质运输等功能,不仅仅是在细胞膜上,整个细胞的各种功能都是通过蛋白质来完成的,蛋白质的种类很多,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结构来完成不同的功能。 2.由细胞膜的屏障功能所决定,细胞膜不但有保护作用还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感悟拓展 1.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 2.糖蛋白(也叫糖被) ①保护和润滑作用,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②识别作用,如动物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又称受体蛋白) 3.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以此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4.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有C、H、O、N、P。 5.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是取决分子大小,而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是否需要。如木糖分子比葡萄糖分子小,但细胞能吸收葡萄糖不能吸收木糖。 6.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含量很少或没有。 7.细胞在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如癌细胞的糖蛋白减少。 感悟拓展 1.思考下面两种情况下磷脂的分布情况: ①在空气-水界面上 ②完全浸没在水中。 分组讨论 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考查核孔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解题思路:对比放射性头部与尾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采用逐一排除法解题。 【解析】选C。A错:第一组为对照组,注入的物质既有亲核蛋白的头部也有尾部,被注入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放射性。第二组只注入了亲核蛋白的放射性尾部,结果与对照组相同,第三组只注入了亲核蛋白的放射性头部,结果是细胞核中无放射性,由此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是由尾部决定的。 B错:由题意可知,细胞核吸收物质仍具有选择性,体现物质运输选择性的是不同物质运输的载体不同。C正确,D错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根据细胞的需要进行,且需要能量。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故亲核蛋白进入 细
文档评论(0)